葉怡芳還想起不久前看過的一本書《越洋情書》。書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寫給美國作家納爾遜·奧爾格倫的書信集,西蒙娜·德·波伏娃是享譽世界的法國著名作家,波伏娃1947年赴美講學時在芝加哥結識了奧爾格倫,兩人相互欣賞,彼此頓生好感,分別後,他們開始了長達17年的通信。奧爾格倫給她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他們在通信中也曾討論過婚嫁,但終因彼此都不能為了愛情而舍棄自己的事業,離多聚少,而不能真正在一起。從《越洋情書》這本書中,可以看出男女之間的交往還有一種更純淨的感情,這種感情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一樣,會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生活與發展。她和李誌明不也有著同樣的經曆和感受嗎?
過了一會兒,李誌明回過來信息說:“你的書,我會認真拜讀,這幾年,我真的希望你好,希望你能快樂地工作和生活。一個人真正可悲的是陷入逆境中無法重新開始,如今,你能夠積極向上,堅強地從逆境中一步步走出來,走入人生新境界,我很欣慰,我會永遠為你祝福和祈禱!”
葉怡芳回複說:“謝謝你給予我的關心和鼓勵,雖然,我們無法去走那條獨木橋,但能夠成為朋友,能夠擁有一份更高尚更至誠的友情,同樣是一件快慰的事。書給你寄去了,請你多提寶貴意見,當然,書的內容網上也有,你可到博客裏看。”李誌明有著很深的文學造詣,以前,在鄉下時,他每當讀完一本好書,都會推薦給她看。兩個人經常談論書中的內涵、人物刻畫及現實意義。他也常對她說:“要把書本知識應用到實踐中,這樣才算把書真正讀好。”
一個月後,李誌明給葉怡芳發來短信說:“你的文章,我已經看過,並在你的QQ空間留了言,這幾年你進步不小,文章比以前寫的犀利、深刻、成熟了,希望你再接再厲,把寫作當作一份事業去追求。”
收到短信,葉怡芳急忙打開QQ,原來是“踏雪無痕”的留言。“踏雪無痕”果然是李誌明,一個曾經讓她疑惑不解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在她的空間裏, 李誌明留下這麼一句話:“書寫的不錯,物不經寒暑者必不堅凝,人不曆艱辛者必不諳練。祝賀你以此為起點,更上一層樓!”
接下來,葉怡芳一頁一頁地翻看以前的對話,感覺李誌明這些鼓勵的話語如同霞光披照。大愛無形,這是一種怎樣的愛啊!那時,他既不能走近她,增強她的依賴感,使她不能自拔;可又不能不管她,那些迷茫的日子裏,如果不給她希望和寄托,她有可能真的一蹶不振,精神和身體垮掉。沒有辦法,他隻好采取網上隱身的辦法,在博客裏留言,進行貼心地交流,鼓勵她走出逆境,善待自己,直到看到她一天天堅強起來,才放心地從虛擬的世界裏退出。
想到這些,葉怡芳的眼裏浸滿淚水。她給李誌明發了一條短信說:“愛與希望同在,感謝你支撐我走過那些迷茫無路、疾病纏身、困頓不堪的日子,正是這份風雨同舟的深情,成為我生命中最深切的慰籍與最堅實的依靠,我在乎人生中隨處可見的真誠和感動,我珍惜生命中一起走過的朋友,我祈禱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永遠平安、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