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芳每天都看新聞,這是多年的習慣,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必須要有敏銳的新聞眼光,能及時撲捉到有價值的新聞線索。這天晚上,她突然看到中原旅遊頻道視頻采訪李誌明的新聞。
葉怡芳的目光定格在視頻畫麵上,幾年來,這是他們之間第一次近距離的接觸,從聲音到容顏。李誌明那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依然是那樣親切平和。
麵對記者的采訪,李誌明說:“文華文化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眾多,全市正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提出的‘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要求,借鑒學習外地文化事業改革發展的經驗,依托厚重的文化資源和獨特的生態資源,科學編製規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著力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接下來,李誌明又詳細介紹文華主要特色:“山無水不秀,城無水不美。一個城市的水環境決定城市特色,水能提升環境質量,水能給城市增添無限風光,良好的河流景觀是現代化城市的重要標誌。這幾年,文華合理利用河流資源,凸顯城市的靈性,按照生態環境、旅遊城市建設、經濟效益等統籌規劃,展現曆史文脈,營造特有的自然景觀。”
畫麵一邊播放李誌明麵對記者采訪的鏡頭,一邊不斷切割城市畫麵。接著,映入葉怡芳眼簾的是一條集交通運輸、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黃金走廊”濱河路,這是文華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
主持人解說道:“這條濱河路景觀帶長6公裏,按功能區劃分為6大休閑娛樂區和兩個綠化區,綠化及硬覆蓋總麵積83萬平方米。綠化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突出生態和文化特色,栽植黑鬆、丹檜、火炬、連翹等,獨具匠心、精雕細刻的綠化效果,給人一種清新大氣的感覺。”
主持人剛剛解說完。畫麵就映現出一座座高大的建築物及一些人文景觀。主持人根據畫麵內容,繼續進行著詳細的解說:“這些獨特的人文景觀,使文華更具魅力,該市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為依托,修複了大戲樓、古城牆等,融民俗民風於一體,保存和延續了千年的文脈,遊客們如果春節期間到這裏看城隍‘出巡’、聽當地老調,一定會流連忘返。”
播完畫麵,鏡頭轉向李誌明。他接著說:“文華市還打造出了具有特色的文化和旅遊品牌。在文化事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強調堅持以保護為重、有利有序有節製開發的原則,把對文物資源、文化名城的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重點扶持、優先發展文化旅遊、會展文博、民族民間藝術品創作、藝術教育培訓等產業,形成以重點文化產業為主導、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文華實施150多個文化旅遊項目,抽紗織品、木雕製品、單肩挎包等特色文化旅遊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已發展到500家,餐飲業400家,這些文化企業,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宮廷樂、樹皮虎等產品成為吸引遊客的著名品牌,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