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章 熱病科證候(3 / 3)

太陽中風經氣不利證與太陽傷寒經氣不利證:二者均為太陽病的兼證,均有頭痛,項強,惡風寒,脈浮及項背強幾幾的臨床表現,症狀相似。不同點:太陽傷寒經氣不利證,是外感風寒為患以寒為主,故有惡寒,無汗,脈浮緊,本證是外感風寒以風為主,故有惡風寒,有汗,脈浮緩之證。

【現代研究】

桂枝加葛根湯的藥理作用:一本方具有發汗解熱,祛風止嘔,鎮痙止痛,芳香健胃,抗流感病毒,降壓,降糖,擴冠等作用。葛根具有較強的解熱及降血糖作用,葛根黃酮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動脈硬化患者的腦循環,增加腦血流量,能輕度地促進細胞代謝。葛根對血壓有一定的調整作用,從葛根中分離出來具有抗乙酰膽堿作用的物質黃豆甙元,有類似罌栗堿的鎮痙作用,還有收縮腸管作用。因此桂枝加葛根湯能夠治療太陽中風經氣不利譯。

【病案舉例】

郭XX,女,48歲。三月前因勞動淋雨而致感冒,來診前經多次發汗解表治療未能痊愈。麵色蒼白而虛浮,體倦懶言,大汗淋漓而惡風,項背強急如負重物。證為風邪容於肌表,營衛不和,經氣不利,津液不能敷布,經脈失養。治宜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乃投桂枝加葛根湯,囑服薑湯1碗,以助藥力。自述服藥後全身發癢,繼則全身微汗,安靜入睡,次早已不惡風,項背強緊感亦去大半。又進1劑,痊愈。馬XX,女,28歲。半年前因感冒而致頭痛,遇風冷則痛劇,每曰8時始痛,下午4點痛減,倦怠無力,終日昏昏歆睡,舌淡苔薄白,脈沆細而弦。證係風寒之邪上犯巔頂,阻遏絡脈。乃用桂枝加葛根湯,加白芷、芥穗以祛風止痛。1劑痛減,2劑諸證悉除,無複發。(《傷寒論醫案集》)

【文獻摘錄】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篇》:“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日柔痙。”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篇》:“太陽病,其證備,身強,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枯萎桂枝湯主之。”

《景嶽全書?痙證》“愚謂痙之為病,強直反張病也。其病在筋脈,筋脈強急,所以反張。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攣。”

太陽中風肺氣不利證(太陽表虛肺氣不利證、太陽中風兼喘證、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證。)

【臨床表現】

主症:發熱,惡風寒,自汗出,喘咳。副症:鼻鳴幹嘔,頭項強痛,舌脈:舌苔薄白,脈浮緩。

【診斷要點】必須具備主症。⑶具備副症和典型舌脈。具備起病較急,發病前有感受風寒的病史。

【證候分析】

本證因喘疾正作,複患太陽中風;或素有喘疾,患太陽中風後,新感引動宿疾;或太陽中風誤下傷及肺氣,風寒內迫,肺失宣降而致。其證為在太陽中風的基礎上,出現喘咳,其病理機轉總歸風寒迫肺,肺氣上逆。

【治療法則】解肌祛風,宣肺定喘。

【代表方劑】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方藥加減】

咳嗽:其特點是咳嗽聲重,氣急,咽癢,咳痰稀薄色白,伴頭痛,惡風,汗出,舌苔薄白,脈浮緩。治用本方加紫菀、半夏、陳皮、荊芥等。

哮證:其特點是呼吸急促,喉中哮鳴,胸膈滿悶,痰白而粘,發熱,惡風,汗出。治用本方加幹薑、細辛、半夏、五味子等。

喘證:其特點是喘促氣急,胸部憋悶,痰多稀薄色白,汗出,惡風。治以本方加麻黃、蘇子、紫菀、白前等。

【類證鑒別】

太陽中風肺氣不利證與太陽傷寒證:二者均為感受風寒之邪,臨床表現皆有喘咳等證。不同點:病機上,太陽傷寒證是感受風寒之邪,以寒為主,即寒邪外束,營衛鬱滯而成,故除見喘咳外,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等。而本證為太陽中風的兼證,其病機為感受風寒之邪,以風為主,兼有風寒內迫,肺氣不降而致,故除咳喘外,還有發熱惡風寒,汗出,脈浮緩等證,二者不難鑒別。

太陽中風肺氣不利證與太陽邪熱壅肺證:二者均有發熱,汗出而喘。不同點:病機治法各異,太陽邪熱壅肺證為太陽病汗下失宜,邪熱壅肺而喘,其證除發熱、汗出而喘外,以煩渴、鼻翼煽動,痰黃粘稠,苔黃脈數等為主;本證為新感引動宿積,或喘疾已作,複感風寒,或表病誤下,外邪內迫於肺而成,其喘為微喘,證以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為主。

太陽中風肺氣不利證與太陽表寒裏飲證:二者均見咳喘之證。不同點:太陽表寒裏飲證(即小青龍湯證、喘為主證,兼有水飲內停的證候,即外寒裏飲,治當溫化水飲,兼以解表;本證之喘為微喘,為邪熱填肺,肺失宣降所致,且以太陽中風證候為主,清宣肺氣,平喘止咳。

太陽中風肺氣不利證與太陽協熱下利證:二者均有喘、汗。不同點:太陽協熱下利證,為熱利兼表證有喘,其症特點,為微喘而以下利為主,乃大腸之熱上熏於肺,肺失宣降而成,治宜清熱止利,兼以解表,方用葛根芩連湯。本證雖亦為微喘,但無下利,關健之處可區別。

【現代研究】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藥理作用:本方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性疾患,如重症腺毒性肺炎、小兒支氣管肺炎等,療效較顯著,因此,本方似具有抗呼吸道感染的作用。然而,本方諸藥對病毒、細菌的抑製甚弱,不能解釋有時獲得的顯著療效,故似不具有病因治療的性質,其原理尚待進一步研究。本方用桂枝湯解肌祛風,加厚樸杏仁宣肺定喘。杏仁止咳平喘的有效成分為苦杏仁甙,後者水解時,可產生微量氫氡酸,能抑製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達止咳平喘作用;杏仁多配成複方,廣泛用於支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等引起的咳嗽、氣喘。

【病案舉例】

劉XX,男,42歲,手工業者。春日傷風,時發熱,自汗出,微惡風,頭痛,且引動咳喘,發作甚於前,胸悶而脹,氣喘倚息,痰白稠量多,咳喘之時則汗出更甚。不思食,舌苔白膩脈浮緩、浮滑有力。此風邪傷表引動痰喘複發,外風挾痰濁壅滯胸脘,肺胃氣逆不降所致。方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減。處方:桂枝6克白芍6克生薑2片炙甘草4.5克厚樸9克杏仁6克麻黃1.5克貝母9克蘇子9克炒熾殼9克。連用3劑後,表證去,自汗止,痰喘亦平。

(《傷寒論方醫案選編》)

【文獻摘錄】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傷寒論辨陽病脈證並治上》:“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佳。”

《傷寒貫珠集卷二、太陽篇下》:“太陽誤下,無結胸下利諸變,而但微喘,知其裏未受病,而其表猶未解,胸中之氣,為之不利也。故與桂枝湯解表散邪,加厚樸、杏4:二下氣定喘。”

《注解傷寒論》:“下後大喘,則為裏氣太虛,邪氣傳裏,正氣將脫也。下後微喘,則為裏氣上逆,邪不能傳裏,猶在表也,與桂枝以解外,加厚樸杏子以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