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訓目標
熟練掌握滅菌、無菌操作技術。
二、實訓原理
滅菌是指利用物理、化學或其他適宜方法殺滅或除去一切活的微生物的方法。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不同微生物對滅菌的抵抗力不同,滅菌效果也不同;細菌的芽孢具有較強的抗熱能力,不易殺死,因此滅菌效果常以殺滅芽孢為標準。無菌操作係指整個過程控製在無菌條件下進行的一種技術操作,它不是一個滅菌的過程,隻能保持原有的無菌度。無菌操作所用的一切器具、材料以及環境,均須用適宜的方法滅菌。常用方法有物理滅菌法和化學滅菌法。物理滅菌法是利用高溫或其他方法,如過濾除菌、紫外線等殺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熱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凝固、變性,導致微生物死亡。化學滅菌法是指用某些化學藥品直接作用於微生物而將其殺滅,同時不損害滅菌物料質量的滅菌方法。用於殺滅微生物的化學藥品稱為殺菌劑。氣體殺菌劑一般用於無菌操作室或固體原料藥物的滅菌。
三、主要儀器及試劑
儀器:試管、吸管、烘箱、手提式高壓蒸汽滅菌鍋。
試劑: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0.9%氯化鈉注射液。
四、實訓內容與步驟
1.常用的滅菌方法
(1)幹熱滅菌法及設備幹熱滅菌法是利用幹熱空氣或火焰使細菌的原生質凝固,並使細菌的酶係統被破壞而殺死細菌的方法。多用於容器及用具的滅菌。
①火焰滅菌法:即以火焰的高溫使微生物及其芽孢在短時間內死亡。一般是將需滅菌的物品加熱10s以上。如白金等金屬製的刀子、鑷子、玻璃棒等在火焰中反複灼燒即達滅菌目的。搪瓷桶、盆和研缽等可放入少量乙醇,振動使之沾滿內壁,燃燒滅菌。
②幹熱空氣滅菌法:係利用熱輻射和滅菌器內空氣的對流來傳遞熱量而使細菌的繁殖體因體內脫水而停止活動的一種方法。由於幹熱空氣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勻、比熱小、導熱性差,故需長時間、高溫度,才能達到滅菌目的。一般需135~145℃、3~5h,160~170℃、2~4h,180~200℃、0.5~1h;熱原經250℃、30min或200℃、45min,可破壞。本法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金屬等用具,以及不允許濕氣穿透的油脂類和耐高溫的粉末化學藥品如油、蠟及滑石粉等,但不適用於橡膠、塑料及大部分藥品。如注射劑容器安瓿、輸液瓶、西林瓶及注射用油宜用幹熱空氣滅菌法滅菌。
常用設備有電熱箱等,有空氣自然對流和空氣強製對流兩種類型,後者裝有鼓風機使熱空氣在滅菌物品周圍循環,可縮短全部滅菌物品達到所需溫度的時間,並減少烘箱內各部溫度差。
(2)濕熱滅菌法及設備濕熱滅菌法係利用飽和蒸汽或沸水殺滅微生物的一種方法,是注射劑生產應用最廣泛的滅菌方法。包括熱壓滅菌法、流通蒸汽滅菌法、煮沸滅菌法。具有穿透力強,傳導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質較快變性或凝固,作用可靠,操作簡便,蒸汽含有潛熱、比熱較熱空氣大等優點,但對濕熱敏感的藥物不宜應用。
熱壓滅菌法係指在密閉的高壓蒸汽滅菌器內,利用壓力大於常壓的飽和水蒸氣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具有滅菌完全可靠、效果好、時間短、易於控製等優點,能殺滅所有繁殖體和芽孢,適用於輸液滅菌。熱壓滅菌溫度與時間的關係如下:115℃(68kPa)、30min,121℃(98kPa)、20min,126℃(137kPa)、15min。
熱壓滅菌器的種類很多,最常用的是臥式熱壓滅菌器。其主要由箱門或箱蓋密封構成一個耐壓的空室、排氣口、安全閥、壓力表和溫度計等部件構成。用蒸汽、電熱等加熱。臥式熱壓滅菌器係全部用堅固的合金製成,有的帶有夾層,頂部裝有壓力表兩支,分別指示蒸汽夾層的壓力和櫃內的壓力。兩壓力表中間為溫度表,底部裝有排氣口,在排管上裝有溫度表頭以導線與溫度表相連,櫃內備有帶軌道的滅菌車,車上有活動的鐵絲網格架。另有可推動的搬運車,可將滅菌車推至搬運車上送至裝卸滅菌物品的地點。
(3)射線滅菌法
①紫外線滅菌法:是用紫外線照射殺滅微生物的方法。一般波長200~300nm的紫外線可用於滅菌,滅菌力最強的是波長254nm。紫外線是直線傳播,其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比例地減弱,並可被不同的表麵反射,普通玻璃及空氣中灰塵、煙霧均易吸收紫外線;其穿透較弱,作用僅限於被照射物的表麵,不能透入溶液或固體深部,故隻適用於無菌室空氣、表麵滅菌,裝在玻璃瓶中的藥液不能用本法滅菌。紫外線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照射時間過久,能產生結膜炎、紅斑及皮膚燒灼等現象。為此,在操作前開燈1~2h後,再進行操作。由於不同規格紫外線燈,均有一定使用期限規定,一般為3000h,故使用時應記錄開啟時間,並定期檢查滅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