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實現路徑(5)(1 / 3)

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文化產品和服務在被消費的過程中,不但直接創造了經濟效益,而且還滿足了消費者的思想和精神需求,創造了社會效益。文化產業的文化屬性決定了文化產業隻有生產出能夠滿足消費者思想和精神需要的文化產品才能被消費者所接受,社會效益是文化產業存在和發展的根本,文化企業在獲得社會效益的同時,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紅色文化產業是以紅色文化資源為生產要素,生產紅色文化產品和提供紅色文化服務,通過市場方式運做和產業方式經營,使消費者獲得紅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和行業。紅色文化產業同樣涵蓋了演出業、影視業、音像業、文化娛樂業、文化旅遊業、網絡文化業、圖書報刊業、文物和藝術品業以及藝術培訓業等行業領域。紅色文化產業化的實質就是把紅色文化推向市場,紅色文化成為商品,紅色文化的生產、流通、交換等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現代產業標準,並形成市場化、工業化、消費化、商業化的文化生產和運行方式,其結果是紅色文化產業及其文化產業群的興起。

雖然紅色文化產業的發展遵循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但是,紅色文化產品具有強烈的意識形態性,紅色文化產品生產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利益,更要注意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從文化商品價值判斷標準來說,紅色文化商品的價值在低層次體現為能否貼近大眾生活,滿足消費者感官方麵的娛樂、審美等享受;從高層次說,紅色文化商品的價值體現在能否為人們提供正確的價值導向,起到“化人”的作用,使人們在消費紅色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同時,獲得紅色文化知識,培養文化素質,提高思想道德境界,實現人的全麵發展,促進社會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紅色文化產業化是實現紅色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途徑。在當今社會,文化產業已成為人類文明和文化發展與傳播的重要手段,一切優秀的人類文明成果,都隻有獲得它的當代形態,通過並借助於文化產業這樣的媒介係統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存在和有效傳播。紅色文化產業是紅色文化建設重要的物質載體,它借助於現代化傳播手段,通過市場競爭、產業化運作、規模化生產的方式,針對市場需求生產出高質量、髙水準的紅色文化產品,不僅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而且使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為更多的人共享,實現紅色文化的軟實力。

(二)整合陝西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誌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曆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遊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紅色旅遊是紅色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的一種最基本的形式,不但可以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旅遊者在紅色旅遊活動中,感知曆史,感受崇高,獲得思想提升和審美偷悅;而且還可以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有著拉動經濟、促進發展的重要作用。

1.加強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建設

紅色旅遊精品景區是擁有一定數量的具有重要的曆史和文化代表性的紅色旅遊資源的景區。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從文化景觀的空間分布來看,在革命戰爭年代件往是地區革命的中心,是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是革命精神產生的地方;其紅色旅遊資源精品多、數量大、地區分布相對集中,如果對其進行科學配置和合理的開發利用,它們能夠成為發展陝西旅遊業和振興區域經濟的重要力量。

陝西有著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發展陝西紅色旅遊業,應從以下方麵著手,加強陝西紅色旅遊精品景區建設。

首先,對陝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陝甘邊根據地和陝北根據地、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川陝根據地陝南蘇區的紅色文化資源能連成片的則連成片,能串成線的則串成線,使其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由於精品景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在不同縣市,因此,陝西省政府要樹立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的全局思想,打破地區部門分割,采取政府主動,民間推動的方法,對陝西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把不同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置於陝西整個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大盤子中考慮,成立全省統一有力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開發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機構,立足於全省的規劃和統籌。再者,要理順紅色景區的管理體製,管理體製的障礙對陝西紅色文化資源整體開發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渭華起義紀念館和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的發展中。渭華起義紀念館的行政管理權屬於華縣文物局,渭華起義紀念碑的管理權屬於華縣民政局,兩個文物單位緊緊毗鄰,但聯合開發卻存在著行政管理上的鴻溝;渭華起義紀念館屬於業務部門,但其各方麵都受華縣文物局管理,沒有自主性,不能獨立進行文化資源開發。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也存在著雙重管理問題,紀念館的行政管理屬於耀州區民政局,但紀念館在業務上要接受耀州區文物局的領導,正是這種權責不清的管理體製,造成紀念館業務發展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