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資源:陝籍黨史人物群體(4)(2 / 3)

1921年,魏野疇由京回陝,先後在華縣鹹林中學和陝北榆林中學任教,給學生講授《共產黨宣言》等馬列著作。王尚德在赤水職業學校,李子洲在三原渭北中學和榆林中學,也向學生宣傳馬克思主義。許多陝西新型知識分子在陝西各地創辦了許多報刊,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

陝西新型知識分子一方麵傳播馬克思主義,一方麵積極開展群眾運動,充當著革命者和知識分子的雙重角色,在社會動亂和社會危難中,他們為了改變舊的社會性質,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使社會進入到一種新的、更加理想的狀態,他們擔負起曆史賦予的重任,為了民族的未來、社會的發展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陝西另一部分新型知識分子群體是在陝西讀書的知識分子,1924年前後,於右任任陝西教育廳廳長時,陝西先後辦起了6所省立中學,省立一中、二中在西安,三中在城固,四中在延安,五中在鳳翔,六中在榆林,三原有渭北中學。另外還有省立第一師範,在西安;省立第二師範,在大荔;省立第三師範,在三原;省立第四師範,在綏德;省立第五師範學校在漢中。有許多從外地讀書返鄉、具有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在這些學校任教,《向導》、《共進》、《青年文學》等進步刊物在這些學校廣泛傳閱,教師中的共產黨員利用課堂教學,宣傳十月革命和共產主義思想。許多學校都建立了黨團組織,許多青年學生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並且成為陝西革命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和領導力量。如謝子長曾就讀於省立一中,劉誌丹先後在榆林中學和綏德師範讀書,白雪山、李嘉謨、杜嗣堯、馬明方、孟芳洲、賀大增、王聚德、張德生、唐洪澄、王兆卿、李景波、賈拓夫、賀晉年等就讀於綏德師範,郭洪濤、高崗、高仰雲、劉文蔚、賈懷智、李力果等就讀於榆林中學,王世泰、羅成德、焦維熾、劉明金、閻之道等就讀於延安四中;紅軍第29軍軍長陳淺倫曾就讀於省立第五師範學校,習仲勳就讀於設在三原縣的省立第三師範。

、三、疚藉免史人物群體是洗西紀色文化軟實力的寶責資琢

(一)陝籍黨史人物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當代陝西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世界觀是人透過各種現象對整體世界的了解和把握,它帶有根本性,對人生觀和價值觀起著指導和製約作用。人生觀是講如何做人,對人生的看法和根本觀點,人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科學的世界觀與科學的人生觀相一致,因為人生觀是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觀見之於行為的主要落腳點。價值觀是人生觀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東西,是對人生目的、意義、幸福苦樂、榮辱等問題的一種價值評價,人生道路的選擇歸根結底也就是一種價值選擇。價值觀是受世界觀和人生觀支配的,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就有什麼樣的價值觀。

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而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的世界觀首先必須樹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科學的理想信念,隻有具有正確的理想信念,才能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是推動陝籍共產黨人前進的不竭動力。在長期艱苦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鬥爭中,無論革命處於怎樣的不利甚至極端的低潮時期,陝籍共產黨人始終沒有動搖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正是有了堅定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激勵著革命者在革命的征程中克服了種種困難和挫折,保持革命本色,戰勝了強大的敵人,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陝西的偉大勝利。

正是有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劉誌丹、謝子長等陝籍共產黨人才能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實踐中,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陝西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創造性地開展兵運工作,進行武裝鬥爭,建立了西北革命根據地,使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落腳陝北有了穩固的據點。

陝籍共產黨人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表現在他們不為敵人的金錢利誘、封官許願所動,他們繼承發揚了中國曆史上富貴不淫、威武不屈的優良傳統,並把它與民族的解放事業、共產主義事業連在一起,因此,無論他們是在戰場上,還是在敵人的監獄或刑場上,毅然地與敵人進行著最英勇的鬥爭,大義凜然,慷慨悲歌。佳縣人喬國楨,1924年夏考入綏德師範,在校長李子洲、教務主任楊明軒、國文教員王懋廷等老師的關懷下加人了中國共產黨,參與領導渭華起義,後來曾7次被捕入獄,敵人對他施用“指以勸降”、“嚴刑拷打”、“槍斃恐嚇”等手段,但他始終堅貞不屈,1945年7月在國民黨新疆第四監獄被殘酷折磨而死,他在遺言中說我一生的光陰多半在監牢裏折磨過去了。在牢裏的一次絕食鬥爭後,得了肺病,現在在牢裏又將因肺病而死。我隻希望早一點死,少受一點罪。我反省一生,對黨對事業無愧於心。然而我恨監牢和疾病剝奪了我太多的時間,使我對黨不能盡什麼力量。”①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陝西要建設西部經濟強省,實現陝西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必須以強大的社會主義新文化做支撐,以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做後盾。陝西社會主義的新文化吸收了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是包括紅色文化、新中國成立後長期形成的社會主義文化在內的一種新文化,它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因此,陝西老一輩共產黨人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過程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當代陝西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陝西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