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陝西紅色文化軟實力的資源:陝籍黨史人物群體(3)(3 / 3)

從陝籍黨史人物成長的地緣結構看,主要出生在以西安、渭南、鹹陽為主的關中地區和以延安榆林為主的陝北地區。西安是陝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辛亥革命中,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分子在西安設立有公益書局、健本學堂、武學社等,銷售《民報》、《夏聲》等革命讀物,同盟會員和進步知識分子在陝西還創辦了《教育界》、《帝州報》、(麗澤隨筆》等進步報刊,傳播資產階級革命思想,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在陝西都是在西安首先發生,使西安周圍的青年有更好的條件參加陝西的革命運動o三原地處渭北平原的中心,經濟比較發達,文化比較繁榮,本地有省立渭北中學、省立第三師範、省立第三職業學校、縣立女子中學、縣立初級中學等5所中等學校,這些學校的教師大都是北京、上海、武漢、天津等地的大學畢業生,甚至還有留學曰本回國的學生。他們積極宣傳進步思想,對當地學生影響很大。再加上這裏離西安較近,交通比較方便,外地一些最新消息容易在這裏得到傳播。特別是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等政治事件在這裏都有強烈的反響。提高了青年們的思想覺悟,使三原周圍的蒲城、富平、華縣、涇陽、乾縣、禮泉、興平、旬邑等地的許多有誌青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投身於中國革命事業。

辛亥革命後,陝北長期在地方軍閥井嶽秀的反動統治下,井嶽秀的反動統治,激起人民群眾不斷地進行反抗鬥爭。榆林、延安距北京較近,兩地的許多青年到北京上學,如李子洲就讀於北京大學,在北京由李大釗、劉天章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是西北地區最早參加中國共產黨的黨員之一,他同魏野疇、劉天章、楊明軒、楊曉初等創建了“共進社”和《共進》雜誌。北京大學畢業後,李子洲回到榆林綏德師範、榆林中學任教,宣傳馬克思主義,組織成立陝北黨的組織,在李子洲的影響下,綏德師範、榆林中學、延安中學的大批青年學生參加了革命。

2.陝籍黨史人物群體形成的幫帶性

近代陝西產生了一大批曆史名人,不論是從自信,還是自強的角度說,榜樣與幫帶都起了巨大的作用。陝西民眾崇尚給陝西帶來榮耀的陝籍名人,為他們的開拓與創造精神而自豪,並且轉化為一種鞭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