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選災泛濫山城(2 / 3)

當蔣介石爬上北伐總司令進而當上行政院長以後,不忘當年在最困難時候石雪中送炭,請石晉京,封石為特任官中央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石為了擁護蔣介石,把已成年的長子石孝先送入軍校,又到意大利學軍事。石孝先在意大利軍校選的山炮係。他是一個紈絝子弟,到了意大利沒有認真求學,而是和幾個從國內去的同學嗨袍哥組織堂口,這也是重慶袍哥唯一在國外的堂口。以後回到南京,石不願在部隊工作,開了一家川菜浣花菜館,並設重慶袍哥堂口,歡迎黃埔軍校同學,尤其是四川同鄉。此時蔣介石正在組織秘密“複興社”,最初一次籌備會就在此召開,所以石是複興社基本社員。

石青陽搞辛亥革命時,本就以袍哥起家,所謂“民軍”就是地方袍哥清水、渾水都集中成軍(渾水袍哥就是土匪)。石孝先自幼耳濡目染袍哥這一套,使他興趣勃勃。等到石青陽去世後,沒有人管得住他,他竟宣稱“子承父業”,繼承石青陽在重慶、川東一帶大搞袍哥活動。原來重慶有個“國民自強社”,是袍哥中較大的堂口,後來衰落,石對這個堂口的招牌很喜歡,因此接過手來,由他出任舵把子。那時他隻有 30歲,正是旺年,他聲稱要改革袍哥,作為他終身事業。加上他是黃埔軍校學生,留洋歸來,又是石青陽之後,因此有很大號召力。

石的所謂改革,其實並無實際內容。因為袍哥有史以來分仁、義、禮、智、信五道堂口。各樹一幟,石提出不分堂口,團結一致。他本人是仁字,把在重慶仁字,義字、禮字、智字、信字頭人拉在一塊聯合起來,統一重慶袍哥組織。當時《大公報》特別為這個“國民自強社”叫好。下川東、川東北、川東南等地袍哥積極響應。此時正是國民政府遷入重慶之際,上海洪門頭人楊虎、武漢洪門大龍頭楊慶山等在成立大會上發言,鼓吹幫會必須團結一致抗日,說了一些江湖上的豪言壯語,一時聲勢浩大。《大公報》不僅作了詳細報導,還寫了評論文字連日登載。

蔣介石到重慶不久,習慣是要看《大公報》、《新華日報》、《中央日報》三張報的,看到有關國民自強社一些報導,大為不滿。蔣介石曾下令過,除了黃埔軍校同學會(後改名軍校同學調查處)外,不準黃埔軍校學生組織任何社團。據此把石孝先禁閉起來,交戴笠(軍統局長)看管。

校長管教學生這是理所當然的。戴笠是不會得罪同學的,關了一段時間之後,戴寫了一份“石孝先在禁閉中表現很好”為內容的報告,送呈蔣校長,因此石孝先恢複自由,但他還是堅持搞袍哥堂口。雖然戴笠在黃埔軍校比石晚兩期,但石孝先明白,再搞堂口,應當小心謹慎,所以按照戴笠同意的原則,先搞了一個三十六人大蘭交,稱為“蘭交聯誼社”,以軍統在重慶的公開機關,如警察局、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刑警隊等機構的中級骨幹,所長、隊長、組長占 36人中三分之一。石的姐夫潘純嘏(國民黨市黨部監察委員)和他的好友中的幾個區長(都是CC方麵的),再就是袍哥中少壯派又與石是鐵哥關係的,湊成 36人。初步建成後,進一步擴大稱為“蘭社”,開始著重搞社會服務,搞經濟活動,如辦 “三益公司”、“四海銀行”,支持一些社會活動,如當“戈興劇社”名譽社長、《社會報》董事長等等。有人說:“石孝先效仿杜月笙。”有的人說:“不行,杜月笙所以稱為大亨,主要是會找錢,會用錢,石孝先既不會找錢,同時錢掌握在石大娘手中,有進不出,沒有錢兄弟夥怎麼會聽他的。”石孝先在重慶被炒成“少壯派袍哥領袖”,在重慶確實有些名氣,因此由國民黨軍方和三青團支持他出來競選國大代表。

CC方麵也不示弱,提名盧俊卿為國大代表候選人。盧也是巴縣(現為巴南區)人,他的叔叔盧漢臣是當地袍哥總舵爺,在辛亥革命重慶反正時,石清陽領導一支“敢死隊”,另一支“敢死隊”是石清陽動員盧漢臣帶領他的弟兄夥組成的。辛亥成功,盧謝絕當官,退隱鄉間,不久病死。膝下無兒,過寄侄兒盧俊卿為子。盧俊卿接替叔叔舵把子大權,進城到市區陝西街購了一處房產,開始加入重慶老牌仁字堂口“三省公”為三爺,又利用“三省公”成立“大道公”公口,以開賭場為業。盧俊卿自幼嗜賭,更懂耍假牌之術,有“賭王”之稱。在陝西街設賭招財還嫌不足,在市警察局長唐毅包庇之下印製偽鈔,所以他的錢來得容易,就是手麵大,不怕花錢。他作為先烈後裔捐了一筆巨款,給窮得揭不開鍋蓋的國民黨重慶市特別黨部,換得了一個“監委”,跳上了政治舞台。CC(市黨部內核心組織)以先烈之後為由,提出他為國大代表候選人。

石、盧履曆不完全相同,從本質看同為一流貨色,誰當“國大代表”老百姓並不關心。可是“西方民主”的形式一搞,什麼各色各樣的拉票手段,醜態百出,把平靜的山城鬧得烏煙瘴氣。餐館生意特別好,兩個候選人分包了白玫瑰、皇後、久華園、頤之時、小洞天、醉東風等 8大餐廳,招待拉票人物。吝嗇的石大娘打開了錢櫃,石孝先在滄白飯店(他是董事長)招待記者,發表競選演說,他的“軍師”對外說石大爺的選票沒有問題,勝利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