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鄭用之廠長下令禁閉鄭用之(1 / 3)

鄭用之,原籍四川富順,現自貢沿灘區人。在北京“五四”運動的影響下,追求進步到上海讀書,以後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那時張治中任學生總隊隊長,正當國共第一次合作,同時北伐,學生兵一麵打仗,一麵學習。鄭在中學時就喜歡演劇、唱歌等文藝活動,因此在黃埔軍校參加了由共產黨人領導的“血花劇社”。行軍途中,沿途唱著“打倒列強,打倒軍閥”鼓舞作戰士氣。第一次戰鬥就是消滅的滇桂軍閥,繼而打敗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

文藝工作而與共產黨人接觸比較多。 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搞“清黨”,鄭用之也被懷疑,被作為審查對象。鄭對此十分反感,拒絕審查,自動脫離軍隊,自謀生路。

鄭到了上海,穿起西裝,翩翩一少年,住在四川同鄉會中,我行我素,自由自在。變得成熟了的鄭用之認為在上海打天下,首先要資金,因此回到家鄉,說服父親和大哥,賣掉自己名下的全部財產。第一步到重慶小住,結識了不少朋友,與《新蜀報》和《國民公報》掛上鉤,擔任該二報駐上海特派員。

一到上海,他就把報紙上重要新聞剪報立即分別寄發重慶兩報。

那時重慶新聞事業很落後,有了這樣個“特派員”經常提供上海消息,使重慶兩報生色不少。這鞏固了鄭在上海的活動條件,繼而在上海租得猶太人的一棟院房,集中了一些誌同道合的同鄉,在上海辦起《新大陸報》,以四川同鄉,在重慶編過報的羅靜予為總編。

30年代上海電影事業蓬勃發展,鄭用之又不失時機寫了一本《如何抓住電影這支武器》,通過張治中呈送給蔣校長。蔣看了之後,感到有這麼好的學生,從此對鄭用之刮目相看。搞電影是鄭用之奮鬥的目標。在《新大陸報》關門之後,羅靜予就帶領了幾個人報考學無線電技術方麵的學校,等到畢業了,鄭用之的計劃初步隨之實現。蔣介石同意拿起這個“電影武器”,納入圍剿中國工農紅軍的戰鬥序列。在南昌行營政訓處設電影股,委任鄭用之為上校股長。從無線電學校畢業歸來的羅靜予、呂奎文(鄭的小同鄉)在電影股走馬上任。羅當上中校技術組組長,呂為秘書組長。鄭還邀請至交、劇務熟手王瑞麟為劇務組長,一些電影、戲劇工作者紛紛而至。對於反共的內容,他們巧妙將其衝淡。鄭把電影股的經費,全部用於購製電影技術方麵的設備。當時正是我國電影從無聲進到有聲的時代,從明星公司購得剛出品的《航空救國》、《龜兔賽跑》兩部有聲的卡通片,在南昌一次有蔣介石參加的晚會放映。電影股成立不久,就拿出了成績,受到大家歡迎、讚賞。相繼鄭用之每天掛著照相機跟在蔣介石後麵拍攝“領袖活動”,舉凡蔣介石騎馬出遊、演說訓話、新生活運動檢查衛生,與人交談等都被攝入鏡頭,又以最快速度在晚會中即時放映,使蔣介石大為高興。鄭乘其興呈上擴大設備的預算報告,蔣立即批準。有了大批經費,這就使電影股發展壯大起來。

1936年,南昌行營遷移武漢,改武漢行營。鄭用之在武昌司門口開始建簡易的攝影場。第一部片子是記錄 1937年盧溝橋事變,國共合作、共同抗日,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各處放映,效果極佳。

鄭用之的電影事業經過一段崎嶇的道路,在國共合作後,得到蓬勃發展。政治部成立,周恩來任政治部副部長,郭沫若任第三廳廳長,鄭用之由股長升為電影科長。鄭是郭沫若領導下三廳唯一的複興社分子。由一個科發展到在漢口楊森花園辦起漢口電影製片廠,除了繼續拍攝各種專輯的記錄片外,還拍出了第一部抗戰電影故事片《保衛我們的土地》,史東山導演,魏鶴齡、舒繡雯主演。相繼拍出第二部故事片《熱血魂》,袁從美編導,黎莉莉、高占非主演。此時,由於周恩來、郭沫若的號召力,從上海向武漢撤退的許多名編導、名演員及攝影師,一批優秀的電影技術人員參加了漢口電影製片廠。又由金山任導演,中共黨員、名電影演員王瑩主演《最後一滴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