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派往延安的聯絡參謀(1 / 2)

國共合作,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協議由國民黨軍委會派三名軍事聯絡參謀,分別在八路軍所屬三個師各派一名。從 1938年起至 1946年止,國民政府軍委會指定軍令部選派。從軍事角度看,聯絡參謀的任務是了解部隊情況、作戰能力、裝備補給、執行命令等項任務,做到下情上達,這個人選蔣介石指定由康澤推薦。康澤在重慶當時兼了十多個職務,但在軍令部卻沒職務,要他推薦,顯然把問題搞複雜了。

康澤訓練的幹部在重慶沒有失業的,這次要他派人去八路軍擔任“聯參”,有點才幹的人不願去延安受苦,後來隻有在失業軍人的中級軍官中物色。康澤要找既忠實可靠,還要懂軍事,又懂政治、經濟、文化,更要有過諜報訓練的中級軍官。這樣先後選了陳宏謨、郭亞生、李克定三人為第一批,按照協議是下部隊。他們身負“別動”任務到了師部搞偵察、搞挑撥、搞煽動,甚至拉攏、收買、企圖竊取部隊機密等等。這幾個越軌不老實執行本職任務的,先後被遣送回重慶。同時針對這種情況,延安方麵不讓他們下部隊,就留在延安陝甘寧邊區交際處,住在招待所裏。延安方麵對聯絡參謀均以禮相待,做到政治上尊重、生活上優待。中央領導還親自接待他們,每次大會還請他們坐前排,這些是希望他們為共同抗日多作貢獻。

這些人接受任務到邊區來工作,來曆不同,文化素質不同,思想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自負有才而懷才不遇。他們在重慶不是失業,就是不得重用,所以才甘願去延安吃苦,期望以後搭上升官發財的門徑。有的急於求成,想做出一點成績來,亂說亂動討好國民黨。以後也有的看到延安一片興旺,自然流露對共產黨的欽佩,內心敬仰。有的出於本質,顯露他反共猙獰麵目。這批聯絡參謀中,在延安久一點的,如陳宏謨,他是四川內江人,是軍校武漢分校的學生,畢業以後在葉劍英部工作一段時間,後去法國留學,抗戰時期他返回內江,一直沒有被重用。康澤認為陳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麵有水平,敦促他去延安苦幾年,保證他回重慶後有事可作。陳回到重慶以後在內江同鄉的黃埔軍校同學的幫助下,才於1947年後出任團管區司令,後升師管區司令。1946年 6月以後,國防部參謀總長顧祝同到重慶後,公布幾個師的番號,啟用有關係的在鄉軍官,陳宏謨經過活動得一個師長。二野進入重慶時,陳即在內江宣布起義。1950年後進入西南軍大學習。

第二批派入延安的是少將銜的徐複觀和副手上校銜的郭仲容。郭是重慶榮昌人,本來是個孤兒,在伯父支持下讀了小學就無法升學。因參加了教會,由傳教士送他到重慶上清寺進入求精中學,高中畢業以後,投考美豐銀行,在美豐當了兩年行員。他對每天數鈔票感到厭煩,因此報考黃埔軍校六期,當過幾年排長以後,升任校級政工人員,能力不是那麼突出,沒有背景,爬不上去了。加上嗜酒,十分消沉,頗為失意。康澤認為他有一定文化素質和政治上可靠,升他一級,派他當聯絡參謀。郭認為有康澤支持,以後升官有門,明知去延安很苦,還是接受了委派,況且好不容易才升一級爬到上校。康澤一向肯提拔四川同學,對郭的情況比較熟悉,派郭作為徐複觀副手,是因為覺得徐難以駕馭,所以在其身邊安一副眼睛。在延安郭仲容與徐複觀配合比較好,對徐一些做法還十分欽佩。1946年兩人返重慶後,原來委派他們的後台康澤則奉命赴美考察。郭聽此消息傻了眼,可是徐複觀則是異軍突起,在蔣介石身邊重要起來了,還幫了郭不少的忙,使郭在青年軍中當了蔣經國的政工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