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新太子係”出籠(2 / 2)

早在抗戰前,蔣介石搞的秘密團體複興社,其中著名十三太保中,抗戰中真正成為左右要員隻有康澤和戴笠。康澤是複興社書記長,以後擔任三青團組織處長。他先後在武漢和重慶辦了幾次“青幹班”,加上他原來在廬山星子和重慶合川辦的特訓班,所培訓的學員大多在重慶工作,少部分去了成都。蔣到成都辦峨眉山訓練團,康在蔣鞍前馬後擔任保衛工作,出生入死,曾在成都遭到川軍暗殺,幾遭身亡。重慶成為陪都後,康著手組織保甲,發展團員,為鞏固政權立下汗馬功勞。他死心踏地為蔣效力,萬萬沒有想到,一張紙條撤銷了他一切職務,派他到美國考察。蔣經國的副手胡軌代理了康的組織處長,立即成立三青團中央幹部學校。老蔣兼校長,蔣經國為教育長,胡軌為副教育長實際負責。中央幹校設研究班,把康澤原辦的幾期學員,當時多為三青團主要骨幹,如組織處工作人員,重慶、四川及各省市等支團部書記、分團幹事長,經過一訓,都成為小蔣的骨幹了。

胡軌,湖南人,黃埔二期學員, 30年代初,蔣保送他到德國學習,回國後,派到小蔣身邊作為陪讀。小蔣雖尊他為老師,實際一直作小蔣副手,江西如此,到了重慶也是如此。胡隨小蔣至重慶,就由團長下條子派胡任三青團組織處副處長,後代處長。康澤離渝出國後,他的人馬全轉到小蔣名下了。到了美國有人轉告他:老將希望你在美國、英國考察三年。明眼人很清楚,老蔣要用三年時間,讓小蔣完全掌握三青團。

小蔣除了在中央幹校任教育長外,又把中央團部組織處與訓練處合並為組訓處,由他本人任處長,胡軌為副處長。三青團從中央到地方班子不換人,隻是用幹校訓練班重行教育一次,就變成擁護小蔣的力量。不用很多時間,一個新的派係在老蔣卵翼下形成,人們稱其為“新太子係”。因為當時國民黨中有個“太子係”,是指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因他搞了個“中山學社”,組織了一批力量形成了政治團體。所以對小蔣這股政治力量稱為“新太子係”。小蔣也的確效仿孫科,也辦了一個“中正學社”,以研究蔣介石政治思想的學社,這也是小蔣半公開的核心組織。這個核心組織決定對外(指三青團之外)擴張,首先派出“中正學社”大將楊綽庵出任陪都重慶市政府的秘書長,這頗使輿論驚訝。有為楊大作宣傳的,說楊原為一個郵政局檢信員,由於自學成才,通過高考當上江西省民政廳長;也有影射“新太子係”手伸得太長的。對這件事蔣介石也認為“不能鋒芒太露,打亂布置”,所以幹了十個月就把楊調離,抗日勝利後楊為福州市長(楊為福建人)。

“新太子係”的發展是在蔣介石發動“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之後。為了號召國民黨、政、軍要人都送子從軍,蔣介石也送蔣經國、蔣緯國從軍。老百姓送子從軍隻是當兵,蔣送子從軍是為了掌權。運動宣傳得十分火熱。為了造聲勢,蔣介石選了幾個幹練的現役軍長,壓一級來當青年軍的師長,目的是提高青年軍的地位,由蔣軍隊中親信陳誠(後在台北當過副總統)推薦廣東人羅卓英為“訓練總監”,總監的政治部主任竟然是蔣經國。“新太子係”進一步擴張起來,不僅掌握了三青團,插手行政,進而發展到掌握青年軍。一些被蔣介石豢養起的元老們已經清楚了,蔣介石培養小蔣接他的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