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保險】 全年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到2632人,征繳失業保險基金71.3萬元。
【創業宣傳】 印製全民創業宣傳單1500份,利用“集日”在街道設立創業政策谘詢台,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年初組織召開優秀創業代表座談會,聽取創業代表意見、建議,及時排憂解難。在縣有線電視台創辦“創業致富欄目”,組織全縣具有代表性的創業能手“走進電視直播間”,講述自己的創業成功經驗,進行言傳身教,典型引導;編發創業信息簡報11篇,製作大型宣傳廣告牌2個,刷寫全民創業標語6條;利用各類宣傳媒體開展創業政策宣傳,《固原日報》登載涇源縣全民創業文章5篇,《塞上新農村》登載1篇,《固原科普報》登載1篇,縣電視台播放創業人物、創業典型事跡12次。【創業培訓】 按照“政府統一部署、人勞部門統籌協調、就業部門協調主抓、各部門積極參與”的創業培訓格局,整合培訓資源,積極探索“創業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創業實訓”、“創業培訓+創業項目”等“1+1”或“1+X”培訓模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共舉辦創業意識培訓4期,參訓375人,完成任務300名的125%。舉辦創業能力(GYB、SYB)培訓8期,參訓335人,完成任務100人的335%,培訓合格335人,合格率為100%,培訓後121人開辦私營小企業或進行二次創業,企業開辦率達到36%。
【創業基地建設】 新建全民創業園3個。全民創業園一期前期工程共設計商用房42套,商用麵積6500平方米,可為42名小老板提供創業條件,創造就業崗位126個。旅遊商業一條街建設兩層商用房4500平米,主體工程已竣工,該基地的建成,將吸納刺繡、水鏽石盆景等具有涇源特色的旅遊小商品以及其他商業用品小企業入住,可培育創業小老板22名,創造就業崗位66個。清真食品一條街建9戶84間,1260平方米,沿東平路、北環路新建兩層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商用房9戶,建築麵積1800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已建成。該街建成後,將吸納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食品經營戶入住基地,可培育創業小老板9名,創造就業崗位22個。
【創業服務】 按照“你投資、我服務,你發財、我發展”的“雙贏”理念,營造創業環境。抽調1名業務骨幹常駐政務大廳,開展政策宣傳、證件辦理等業務,推行“陽光”政務和“一站式”服務,滿足創業者的需求。加大支持創業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力度。設立支持創業小額貸款擔保機構,簽訂放貸協議,建立健全《小額擔保貸款發放流程圖》《涇源縣小額擔保貸款個人(小企業)申請審批表》等8種台賬,加強貸款對象資格審查,全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39筆630萬元,帶動就業339人。
【創業成果】 堅持以優惠的政策、完善的機製推動全民創業,落實《涇源縣全民創業暫行辦法》《涇源縣招商引資辦法》等政策規定,逐步健全完善全民創業工作機製。
支持群眾創家業。采取“基地+企業+農戶”的模式,實施“一村一品”、“一戶一業”,鼓勵全縣農民大力發展草畜、苗木、旅遊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引導農民就地創業或外出務工。鼓勵能人創企業。發揮礦產、種養殖、旅遊、農特產品等產業優勢,鼓勵和支持本土能人、產業大戶、返鄉成功人士走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發展之路,興辦各類經濟實體,造就了一批“會經營、能招商、能賺錢、敢創新”的鄉村企業家。
倡導企業創新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小企業擴大經營規模,轉變創業思路,推動企業二次創業。培育創業主體。全年培養小老板37名,開發創業項目36個,培育小企業37個,發展新就業崗位372個。
【勞務宣傳】 堅持做好進村入戶、舉辦培訓班、刷寫永久性標語、編發勞動就業信息、製作宣傳單等傳統宣傳形式的同時,結合科學發展觀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優秀務工者家屬和務工人員巡回各村進行“現身說教”,利用“集日”設立政策谘詢台,發放宣傳資料300餘份,發放法律法規維權知識撲克500副,製作勞務產業發展專題片2部,在縣電視台滾動播放60餘次,《固原日報》登載涇源縣勞務輸出文章7篇,《塞上新農村》登載1篇,《固原科普報》登載1篇,縣電視台播放創業人物、創業典型事跡12次。
【勞務培訓】 按照“先培訓、後輸出”的原則,堅持以勞動就業培訓機構為依托,以職業中學、黨校及鄉村農業學校為載體,以“新型農民培訓工程”、“陽光工程”培訓為基礎,形成勞務部門牽頭,鄉鎮組織人員,職業中學、黨校負責培訓的機製,實行訂單培訓、現場培訓、理論+實操培訓,特別是啟動世行貸款“農民工培訓與就業”項目,世行貸款55萬美元,為建立農民工培訓、就業、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礎,有效提升了農民工整體素質和致富本領,2009年,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完成4166人,其中陽光工程培訓2667人,中長期職業技能培訓29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培訓1206人。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職業技能鑒定965人,完成貧困家庭就業援助工程培訓114人。
【勞務中介建設】 就業局加強與勞務經紀人和中介組織聯係,為他們提供政策谘詢、信息發布等服務,幫助他們與企業和務工人員建立良好的協作關係。全年培育勞務中介組織2個。其中組織千人以上的1個,500人以上的1個。培育帶領100人以上的勞務經紀人18個。與縣工商局聯合舉辦勞務經紀人培訓班1期,參訓80人,並對勞務經紀人免費辦理營業執照。
【勞務基地建設】 通過實地考察、網絡查詢、電話聯係等方式,與能夠接納回族務工人員並設立回民灶、勞動保障條件好的企業建立勞務合作關係,拓寬了用工渠道,全年新建勞務基地4個。同時,鼓勵、支持整戶勞務移民,動員新結婚的小兩口、具有外出務工經驗的新分戶開展整戶勞務移民,共動員整戶勞務移民940戶2670人。
【勞務輸出示範鄉、村建設】 把示範鄉、村創建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按照示範鄉、村創建工作標準,領導帶隊,抽調業務骨幹深入鄉、村檢查指導,幫助健全製度、完善基礎台賬,多措並舉動員群眾大搞勞務輸出,使示範鄉、村勞務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以上。全年新建勞務輸出示範鄉(鎮)2個,新建勞務輸出示範村7個。
【勞務服務】 2009年,就業局突出抓輸前信息服務、輸中組織服務、輸後維權服務三個基礎環節,在每次組織輸出時,能夠深入村組農戶廣泛宣傳、全麵發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及時為外出務工人員在辦理相關證件等方麵提供方便。同時,分別在福建省莆田市、新疆烏魯木齊市、寧東勞務基地設立勞務管理機構,聘請或派駐勞務聯絡員,使勞務部門能夠及時了解務工人員的工作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務工人員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維護其合法權益。通過優化服務和管理,做到用工單位、務工者、家長三滿意,提高了外出務工人員的穩定率。
【勞務輸出】 按照“春季抓沿海,夏季抓鄰省,秋季抓進疆”的工作思路,年初,集中向福建、北京輸送務工人員385人。加強與區內重點工程用工企業對接,向寧東能源基地輸送務工人員2182名,與六盤山鎮至沿川高速公路用工企業進行對接,輸送務工人員1200餘人,組織車輛220餘輛。向新疆輸送拾棉務工人員1200餘人,赴疆拾花工人均收入達到2700元。2009全年共輸出務工人員27340人,穩定在6個月以上輸出人數22210人,有組織輸出22380人,勞務總收入14354萬元,農民人均勞務收入1286元。
醫療保險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2009年,城鎮職工實際參保人數5182人,全年應征繳基本醫療保險費635萬元,已征繳635萬元,其中統籌基金單位繳費433萬元,個人繳費202萬元,實際征繳率100%;為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中心按照《關於應對當前形勢切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通知》(寧政發[2009]12號),結合涇源縣實際,經過研究和測算,提高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支付,根據醫保基金運行情況,對職工個人賬戶劃撥比例、住院起付標準和乙類藥品自付比例予以適當調整,新調整的報銷比例與過去相比平均提高了10%。全年審核住院醫療費504人(次),支付報銷醫療保險費194萬元,人均報銷支付比例70%;個人賬戶劃撥支出174萬元,統籌基金累計結餘444萬元。
【大額醫療保險】 2009年,參加城鎮職工大額醫療保險4310人,征繳大額醫療保險費25.9萬元,發生大額醫療費用7人(次),支付大額醫療保險費26.2萬元。
【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 采取分片包工、單位催繳的方法,由工作人員分組分片深入各單位、社區、街道反複上門辦理參保繳費手續,同時還在主管縣長的帶領和相關部門的配合下,對各單位參保續保工作進度及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強化單位領導責任,提高參保進度,確保全縣城鎮居民參保續保擴麵任務全麵完成。2009年,城鎮居民參保人數已達3808人,超額完成擴麵任務472人,擴麵任務完成率114%。征繳城居醫保費(個人繳費部分)24萬元,各級財政配套到位資金27.6萬元。審核參保人員住院費用374人(次),支付報銷醫療保險費36萬元,人均報銷支付比例55%。
【工傷保險】 全縣參保人數2612人(事業單位參保2249人,企業及非公有製企業參保363人),其中農民工參保248人,超額完成擴麵任務612人,任務完成率131%;其中超額完成農民工擴麵任務48人,任務完成率124%。全年征繳工傷保險費37萬元,征繳率100%。2009年,共發生工傷19人(次),支付工傷保險費16萬元。
【職工生育保險】 2009年12月,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613人,全年征繳職工生育保險費27萬元,征繳率100%。職工生育24人(次),支付生育保險費4.7萬元。
【離休幹部醫療保障】 有離休幹部32人,全年安排離休幹部醫療費16萬元,發生離休幹部醫療費37人(次),審核支付住院醫療費17.4萬元,支付門診醫療費3.3萬元,離休幹部醫療費在規定的範圍實報實銷。
【社保基金征繳稅務移交】 根據《關於印發固原市社會保險費移交國稅部門征收通告的通知》([2009]121號)文件精神,醫保中心配合稅務部門,學習《寧夏回族自治區社會保險費征收業務移交接收補充方案》,將全縣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員信息、基金核定、台賬等相關資料,逐項移交到稅務部門,確保社會保險征收工作交接平穩運行。
【構築醫保基金安全防線】 完善和規範各項基金支付程序,按照社會保障基金管理要求,設立國有商業銀行賬戶,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實行收支兩條線;嚴格執行社保基金管理的政策法規。在基金管理上按照《社保基金財務製度》等法律法規開展工作,執行國家政策規定,確保基金安全;嚴把基金稽核關,避免用工單位少報、瞞報工資基數現象發生,確保基金應征盡收;嚴把住院審批關,製定住院審批管理程序,杜絕不符合醫保住院規定的現象發生;加強住院稽核,公布舉報電話,建立舉報獎勵製度,聘請社會監督員等,有效地控製了冒名住院行為;聯合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協同藥監、物價、工商、勞動保障等部門就定點藥店的藥品質量、價格及刷卡範圍等問題開展執法檢查,確保參保職工用上“放心藥”、“平價藥”,保證個人賬戶支付範圍規範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