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金元又是較為開放的朝代。由於少數民族自身經濟文化落後,沒有曆史負擔,各朝統治者便積極主動地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加強與周邊國家及亞歐地區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商貿往來,經濟交流以及文化的相互傳播,促進了自身的經濟文化發展和社會的文明進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體係。遼與北宋在澶淵之盟以後就確立了長期友好、相互交往的基本政策,在邊疆各地設立了許多榷場,開展相互間的貿易活動。在大量的商品交換過程中,漢族地區先進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傳入了遼朝廣大地區,改變了遼朝單一遊牧經濟的傳統,也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雙方的使臣往來不斷,在完成政治使命的同時,也在進行著貿易和文化的傳播活動。從中,契丹族為自身的發展獲得了充分的外來經驗,增加了推動自身進步的活力。金朝遷都中都及與南宋等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文化往來,足以說明金朝統治者眼界是放開的。視野是擴大的,接受先進文明的態度是積極的。元朝是中國曆史上少有的幾個開放的朝代之一。元朝的開放是全方位的。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與境外各國之間都有密切的交往,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思想的、宗教的各個方麵都在不斷地融會貫通之中發展進步。境內各民族相互遷徙,互相雜居,既促進了內地的繁榮,又帶動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境外的商人、傳道士、旅行家紛紛來到中國,有的在中國居住幾十年。在元朝政府機構中,來自中亞、西亞一帶各族及其後裔做官任職的人就有很多,有的皇後也是西域人。元朝文化兼容並蓄,輝煌燦爛,特別是科學技術成就舉世矚目,就與元朝廣泛吸收各地區各民族先進文化有直接的原因。
遼金元政權崛起之迅速在中國曆史上是少有的,而衰亡之快也是少有的。這三個朝代,真正穩定繁榮的時期並不長,尤其是統治階級內部從一開始就陷於爭權奪利之中,一直持續到滅亡。在統治階級的矛盾鬥爭中,皇權之爭尤為激烈。圍繞皇權之爭而形成的權臣派係之爭和軍閥混戰持續不斷,紛繁複雜。權臣擅政,將帥驕橫是各朝代中後期的普遍現象。由於統治集團混亂,皇帝荒淫,官員腐敗,導致政治黑暗,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不斷加深,進而又使社會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的反抗鬥爭此起彼伏,社會處於不安定狀態,一旦遇到外來勢力和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統治者就無法挽回敗亡的局麵。遼朝被金朝迅速推翻,金朝又無力招架蒙古軍隊的進攻,元朝也在大規模農民起義打擊下很快走向了滅亡。從根本上說,少數民族統治者及其各級官員的素質普遍低下也是其不能保持政權長久的一個重要原因。
遼金元時期,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興起與發展壯大,對促進中華民族的交流與融合;對祖國遼闊疆域的奠定與邊疆地區的開發;對傳播中國文化,加強中外交流以及推動曆史發展,促進社會進步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中國曆史上,這些民族都是偉大的民族。
然而,這三個以遊牧為主的少數民族依靠武力進入中原地區後,不可避免地給先進的中原地區經濟文化帶來巨大的破壞,曾一度使封建的生產關係出現倒退、延緩其發展。這也是造成中國長期處於封建社會的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