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1559年(明嘉靖三十八年)努爾哈赤生於建州。
1583年(明萬曆十一年)努爾哈赤以祖父遺留十三副甲起兵。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政權,建元“天命”。
1619年(明萬曆四十七年,後金天命四年)。明與後金薩爾滸之戰。
1626年(明天啟六年,後金天十一年)努爾哈赤病逝於清河,皇八子皇太極繼汗位,改元“天聰”。
1636年(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皇太極登基稱帝,改年號崇德,國號為“清”。
1643年(明崇禎十六年,崇德八年)皇太極卒,其九子福臨繼位,以濟爾哈朗和多爾袞輔政,以明年為順治元年。
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順治元年)清遷都北京,福臨正式登基於北京。
1650年(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死於喀喇城,福臨詔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
1652年(順治九年)五世達賴喇嘛至北京朝覲順治。
1661年(順治十八年)福臨卒,諭立皇子玄燁繼位。以明年為康熙元年,順治遺詔索尼等四大臣輔政。
1669年(康熙八年)康熙清除鼇拜集團。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踞雲南反叛,“三藩之亂”起。
1681年(康熙二十年)吳三桂孫吳世璠自殺於雲南,“三藩之亂”平。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清統一台灣。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烏蘭布通之戰。
1691年(康熙二十年)多倫會盟。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羅馬教皇十一世遣使來華。
1713年(康熙五十二年)康熙照達賴例冊封班禪胡土克圖羅桑益喜為班禪額爾德尼。
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死,其皇四子胤禎即位,以明年為雍正元年。
1728年(雍正六年)中俄《恰克圖條約》簽訂。
1729年(雍正七年)始設軍機處。
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帝卒,秘儲遺詔,弘曆即位,改明年為乾隆元年。
1747年(乾隆十二年)大小金川叛亂初起。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回部霍集占兄弟(大小和卓木)叛亂。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黑水營之圍解,回疆叛亂平。
1769年(乾隆三十四年)清征緬失利,清緬議和。
1771年(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乾隆於熱河接見渥巴錫等。
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乾隆命開館修《四庫全書》。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大小金川之亂平。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禪入京朝覲乾隆。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第一部《四庫全書》繕寫告成。
1786年(乾隆五十一年)台灣林爽文起義。
1792年(乾隆五十七年)《欽定西藏章程》,始議“金奔巴”瓶掣簽製。
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1796年(嘉慶元年)乾隆舉行歸政大典,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
1799年(嘉慶四年)太上皇乾隆帝死,嘉慶開始親政,翦除和珅,以秘密建儲家法,親書皇次子,嫡長子曼寧為皇儲。
1804年(嘉慶九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被鎮壓。
1816年(嘉慶二十一年)英亞美士德使團來華,因禮儀爭執而未見到嘉慶帝。
1820年(嘉慶二十五年)嘉慶病逝於避暑山莊,曼寧繼位,改明年為道光元年,張格爾叛軍進入新疆。
1829年(道光八年)張格爾被擒拿,押往北京授首,張格爾叛亂平。
1838年(道光十八年)道光帝命湖廣總督兼兵部尚書銜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東禁煙。
1939年(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則徐等虎門銷煙,中英在廣東多次交戰;林則徐奉旨宣布停止中英貿易,英艦也封鎖廣州口岸,鴉片戰爭即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