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政策與關係(3)(1 / 2)

從這一席話中可以看到乾隆恃強傲物,總以泱泱大國自居,英國人將當時其國內最大最新型的軍艦模型送到乾隆麵前,並在說明書中特別強調,英國在歐洲是第一位海軍強國,素被稱為“海上之王”。這時乾隆還在喋喋不休地侈談恩賜。直到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才做出英國“船堅炮利”的結論,乾隆是負有曆史責任的。

而馬戛爾尼使團在回到廣州的途中,看到清軍因夏天炎熱而一手持武器,一手持扇子,斷言如遇到戰爭,這些軍隊肯定缺乏勇氣。兩廣總督長麟在與馬爾尼談話時,想吸煙,馬戛爾尼從衣袋中取出一個磷瓶,點燃一根火柴給他,長林非常驚異,他不明白馬戛爾尼為什麼能把火放在口袋裏,英國人由此而得出結論,中國“在工業和科學上,比起西歐國家來,實是處於極落後的地位。”

自乾隆查處洪任輝告粵海關陋弊訴狀案後,將其他海關關閉,隻留廣州一地通商,而且拒絕英方擴地通商的主張,並加強對行商的管理,乾隆批準兩廣總督兼粵海關監督策楞關於實行“保商”的建議,規定由幾家殷實的行商充當“保商”,行商對寓居商館的外商有約束管理之責,“如有縱夷人出入,以致作奸犯法者,分別究擬”。這種“保商”製度,主要是強調中國人管外國人使行商具有承保外船,交納稅銀,責辦貢物。同時,《防夷五事規條》的製定,限製了西方商人和中國民間的直接聯係,主要內容是禁止夷商在省過冬,夷商到粵,管束稽查,借領人及被雇請漢人並查,嚴禁外夷傳遞信息,撥營員彈壓稽查夷船等。同時還設置了行商屬下的通事(翻譯)、買辦,推行封建主義的行商壟斷進出疆貿易製度等。

除采取上述措施以維護限製外商對華貿易外,乾隆一朝還調整了康雍以來沿海人民出海貿易的規定,限定三年為限,概準回籍。康熙雍正二朝對出口商品如米穀、火藥、硝磺、鐵器、綢緞、絲斤等限製非常嚴格。乾隆一朝做了調整,逐步放開禁運之令,但數額有所限製。

從以上措施可以看出,乾隆一朝雖實行閉關鎖國,但對外貿易和在華西方商人的管理逐步製度化、法製化。乾隆閉關的目的並不在完全斷絕對外貿易,而是在於防範國內敵對勢力合乎西方殖民勢力相聯係,獨開廣州通商即有此意。對沿海各地漁民向外通商,則比康熙和雍正兩朝寬鬆得多。但這種政策相對於以清盛世之經濟實力發展對外貿易,振興國威來抵禦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顯然是保守的、落後的。這種政策實質上極大地束縛了中外貿易的發展,限製了中國人民學習西方產業革命新技術及先進思想文化,阻止了中國經濟的開發與社會的進步。

18世紀中葉,廓爾喀人統一了尼泊爾以後,不斷擴張勢力,因其臨近西藏,在乾隆年間競兩次入侵西藏。

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70大壽,六世班禪在兩年前就表示要親赴熱河為乾隆祝壽,為此,乾隆命人在熱河仿造班禪所居住的日喀則劄什倫布寺建造“須彌福壽之廟”,作為六世班禪的行宮。六世班禪於避暑山莊萬樹園覲見乾隆,為其誦經祝福,後不幸出天花死於熱河。班禪在清政府那裏得到許多賞賜,送回西藏後,被其哥哥仲巴據為己有,班禪之弟逃到廓爾喀,調唆廓爾喀入侵西藏,妄圖搶奪財寶。

廓爾喀遂派兵入侵西藏,乾隆得知後,立即派四川總督鄂輝、提督成德率川兵五千人藏援助。廓爾喀兵為搶劫而來,等到清兵入藏時,廓爾喀兵已飽掠而退,可鄂輝等人竟以收複失地,廓爾喀舉國內附而奏報,乾隆被蒙在鼓裏,竟冊封廓爾喀拉特納巴都爾親王。其實,廓爾喀暗中與西藏噶隆官員議和才退兵,因議和沒有經過達賴喇嘛,所以廓爾喀沒有得到噶隆許諾的地租而再次入侵西藏。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廓爾喀軍再次入侵西藏,清駐藏大臣保泰竟準備放棄西藏,至使班禪所居劄什倫布寺被廓爾喀軍搶劫一空,西藏僧眾人心慌慌。十月,乾隆命兩廣總督福康安率清軍入藏,第二年三月,福康安率軍從青海西寧出師,急行軍四十天入藏,在擦木、濟嚨戰役連克廓爾喀軍,清軍進入廓爾喀境內,先後攻克索勒拉山,深入七百餘裏,殺敵四千餘人。到達廓爾喀首都陽布附近時,清軍中伏,廓爾喀乘勝請降。福康安因八月即大雪封山,歸路被堵,遂準降,廓爾喀歸還了搶劫的大部分財物,並表示永遠遵守清約束,清軍致此取得反侵略的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