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召見秦仲的五個兒子,給他們七千兵力,語重心長地叫他們為國為家,都得拚一把!老大秦莊公有點能力,帶領四個弟弟和西戎打了一陣,將它們都趕跑了。於是周宣王把西犬丘和犬丘都封給了秦莊公。秦莊公的長子叫世父,世父把太子位置讓給弟弟,自己率兵攻打西戎。雖然他被西戎抓過一次,不過西戎人都被他的人格傾倒,居然又將他放了回去。世父的弟弟即位,就是秦襄公。秦襄公正好趕上了犬戎攻破鎬京的時候,周平王遷都洛邑,鎬京一帶則被如潮水般湧入的西戎人占據。周平王知道自己也控製不了,隻好開張空頭支票給秦襄公,說:“西戎人不講道義,將我們祖業岐山豐水都搶了!你要能趕跑西戎,這些地都是你的!”秦襄公、秦文公父子兩代堅持與西戎血戰,總算收回了一點宗周的失地。
秦文公的兒子早死,孫子秦寧公即位。前714年,秦寧公派遣部隊攻打蕩社戎,第二年,亳戎出兵援救蕩社,但被秦寧公打敗,亳王逃走,秦國滅亡蕩社。前704年,秦寧公又攻滅蕩氏戎。秦寧公死後,三大庶長廢除太子立出子為君,但後來又殺出子立太子。太子即位是為秦武公,秦武公於前697年征伐彭戲氏,武公是位非常有才幹的國君。到前688年,秦武公已經相繼滅亡了杜、鄭、小虢等戎人部落,並攻打邽、冀兩地戎人。這些戎族應該都相繼被秦國滅亡,剩下一些也表示臣服秦國,於是有了後來“秦穆公獨霸西戎”的局麵。
夨國、國、散國
國名:夨
方位:今陝西寶雞
姓:姬或薑
建立:?
滅亡:約西周時期
國名:
方位:今陝西寶雞茹家莊
姓:?
建立:?
滅亡:約西周時期
國名:散
方位:今陝西寶雞大散關
姓:薑或姬
建立:?
滅亡:約西周時期
本節我們要講的古國是夨國、國和散國,這三個國家都在現在陝西寶雞一帶,主要見於金文資料而文獻闕載。其中散國可能和周初名臣散宜生有關,不過散宜生是散宜氏。《世本·帝係篇》記載:“堯取散宜氏之子,謂之女皇,女皇生丹朱。”看來這個散宜氏也是源遠流長了,公主的名字更是響徹雲霄:女皇。散宜氏可能後來簡化成了散氏,也就是散國了。說到散國考古最有名的就是散氏盤,之前我們分別提到過晚清“四大國寶”青銅器的毛公鼎、虢季子白盤、大盂鼎,第四個就是散氏盤了。散氏盤在乾隆年間就重見天日了,之後被揚州一位收藏家購得。大學問家阮元研究了它的銘文,定其名為“散氏盤”,因為鑒寶大師的名人效應,“散氏盤”身價倍漲。1810年,湖南巡撫阿毓寶購得此盤後獻給嘉慶皇帝,居然被提拔到了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散氏盤一直藏於清宮中,直到1924年溥儀皇帝出宮前,才被內務府清點發現。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散氏盤又叫夨人盤,講的是散國和鄰居夨國發生了糾紛,夨國比較好鬥,侵略散國但是被擊敗,所以幾個夨國高幹到散國談判,商量把眉田和井田割讓給散國,並重新約定疆界。這個夨國又是什麼來頭呢?通過對夨王簋、散季簋、散伯簋等青銅器的考察,學者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有的認為散國姬姓、夨國薑姓;有的認為散國薑姓、夨國姬姓;甚至有學者認為夨國很有可能就是泰伯、仲雍南奔所建立的吳國。除了“夨”和“吳”兩字可以通用外,還有就是在這附近發現的國。這同樣是一個隻存在於考古中的古國,1974—1975年冬,寶雞市博物館發掘了寶雞市茹家莊伯和其夫人丼姬墓;1980年發掘了竹園溝國貴族墓地。
國這個國家,出身非常神秘,它的源頭是陝南城、洋地區的商代文化。學者們對城、洋地區青銅器群又產生了不同見解,有人認為其是早期蜀文化或者早期蜀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有人認為是氐羌文化;也有人認為是巴文化。尹盛平先生即認為國與荊山之蠻(荊蠻)均是長江三峽一帶巴族人的分支,那麼國也被認為是荊蠻,所以泰伯、仲雍奔的荊蠻實則國,“弓魚”和“勾吳”上古同音,泰伯、仲雍取其名在附近建立夨國也是理所當然了。國很可能之後為夨國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