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華東古國(8)(2 / 3)

相的妻子後緡懷有身孕,匆匆忙忙地跑回了娘家有仍國,在娘家生下了相的遺腹子——也就是少康。一晃又過了十多年,寒浞探聽到了長大的少康在有仍氏擔任牧正,馬上又派兵殺了過去,少康為了避免禍及外公家,隻好暫時逃到有虞氏,有虞氏的國君虞思很喜歡他,還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全力支持他奪回夏朝盟主之位。少康也沒有閑著,他聯絡了夏朝的遺臣伯靡和斟灌氏、斟氏的遺老們準備反寒複夏。

寒浞也和後羿一樣,搞陰謀政變有一手,但坐上王位後就淫亂不堪。少康派遣了女艾去過國做間諜(女是姓,通“汝”,不是女間諜),兒子季杼去戈國做間諜,刺探有窮國的情報。於是少康終於有一天舉起反寒浞的大旗,攻進陽城殺死了寒浞。之後少康又攻入過國殺死了寒澆,季杼也在戈國殺死了寒豷。夏國再次成為華夏盟主,史稱少康中興。混亂的有窮國因而被滅亡。

有窮國作為盛極一時的東夷大國,曾經依靠武力和陰謀奪取了華夷盟主之位,一度建立“窮朝”。但因為政治的紊亂,所謂的“窮朝”很快二世而亡,春秋時代晉國的魏絳、吳國的伍子胥都以此作為反麵案例向君王勸諫過。有窮國因為時代太古,沒有留下什麼考古遺存,隻有後人為了紀念後羿和嫦娥,在日照天台山修的大羿墓和嫦娥墓,向中華民族訴說著後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古老神話。

防風國

國名:防風(嵎夷)

方位:今山東西南

姓:風

建立:遠古時期

滅亡:滅於夏禹

主要人物:防風氏

《國語》說過一個故事,吳王夫差攻打越王勾踐,摧毀了越國的都城會稽,得到了一塊大骨頭,這塊骨頭有多大呢?據說得一輛車才能裝下。夫差對此表示非常驚訝,於是想請教大儒孔子,但又不想暴露自己無知。於是就讓使者假借出使魯國的名義,在餐桌上夾著肉骨頭,問孔子說:世界上什麼骨頭最大呢?孔子回答說,防風氏的骨頭。我們知道,孔子一直反對“怪力亂神”的,那麼,這個防風氏真的有這麼大的骨頭嗎?

其實大家對於防風國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傳說大禹大會諸侯於會稽,但是防風國首領遲到了,所以大禹殺了他。防風國一般稱為防風氏,也是個神秘的古國。防風的意思並不是說它能防止台風,《後漢書·東夷傳》雲:“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我們之前說過“阝”是城池的意思,那麼防風氏很有可能其中包括方夷和風夷兩支。方夷在哪裏現在具體已經不可考,董楚平先生統計過先秦典籍中“防”的名,發現大多數分布在山東西南部。風姓據說是東夷太昊之後,其實在甲骨文中是沒有風這個字的,應該作“鳳”,即是以鳳凰為崇拜對象的鳥夷部落,風夷在哪裏具體也不可考,但春秋四個風姓國任國、宿國、須句國、顓臾國都在山東西南部,風夷可能是四國前身,大概也在這一帶。

防風氏因為在山東(封)嵎山一帶活動,所以又叫嵎夷;因防風氏一塊骨頭能裝滿一車,所以又叫大人之國。其實考古發現,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的原始人身體確實較其他地區人為長,但記載肯定是有誇張了,夫差找到的莫非是恐龍骨頭?大禹在會稽山(泰山附近)召集東夷諸侯開會,但是鄰近的防風氏首領卻姍姍來遲。大禹為了殺雞儆猴,將他切了。根據《博物誌》記載,夏臣範成光駕車拉著大禹出巡南海,路過防風氏的時候,防風氏的兩個大臣想為故主複仇,於是想埋伏起來射殺大禹。不料當時雷雨交加、雙龍升天,兩個大臣害怕天譴,於是雙雙用刀子捅胸口自殺而死。

大禹憐憫他們忠心,於是拔掉他們的刀子,用不死藥把他們救活了。但這兩個可憐的家夥身上的肉卻恢複不了,從此胸口留著一個洞,然後他們後代也遺傳這樣一個特征,所以被稱為貫胸國。貫胸國應該就是《山海經》的穿胸國,穿胸還能活下來我們現在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很可能說的是一個胸前有紋飾或者裝飾的部落,被當時人誤會成了胸膛是穿透的。防風氏之後一蹶不振,之後改稱汪芒氏(汪姓之祖)。到了周朝就沒有蹤影了,很可能分化成了萊夷和四風姓國。《國語》說防風氏到周朝叫長狄,其實長狄是戎狄一支,和東夷防風氏雖然是鄰居,但沒有關係。

有意思的是,會稽山和防風氏最早都是在山東,但後來記載卻都移到了浙江,很可能是夏人一支南下建立越國的原因。現在浙江很多地區都流傳著防風氏的傳說,德清縣還有封山、嵎山,山東反而鮮有防風氏的記載。比如有些傳說就對大禹殺防風氏進行了完善,大禹怎麼殺身長三丈的防風氏呢?紹興縣的傳說是大禹搭了一個高高的刑台,讓防風氏首領跪下,劊子手站在刑台上砍防風氏的頭,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紹興型塘;東陽市的傳說則是大禹比防風氏還高三分,是大禹親自行刑的。而且都說防風氏遲到的原因是貪睡導致山洪暴發。但是在德清縣防風氏則是因為治水才遲到的,大禹反而成了是非不分的暴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