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針見血地指出:“雖然列國部隊浩浩蕩蕩不可一世,但是各國基本都是被楚國逼著來的,這樣一來他們肯定各自心懷鬼胎,人心不齊!”然後,公子光開始逐個分析列國統帥:“胡國的老板胡子髡和沈國的老板沈子逞,這兩個家夥,乳臭未幹,經驗沒有,倒是非常浮躁,這兩支隊伍不打緊;陳國代表夏齧(此君正是鼎鼎大名的夏姬之子夏征舒之後),雖然胡子大把,經驗是有,但卻老子天下第一,誰的意見都不聽;頓國、許國和蔡國呢,恨楚國恨得不得了,他們不幫倒忙就不錯了;最後是楚國,他們的陽總剛死,人心惶惶,薳部沒啥威望。總而言之,我們很輕鬆地就可以擊敗他們!”
從公子光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把七國聯軍分成了兩類:一類是比較好戰的胡國、沈國、陳國,另一類是比較消極的頓國、許國、蔡國、楚國。因此公子光又開始分析戰術:“先讓戰鬥力差一點的囚犯在前頭引誘老胡、老沈和老夏,這三個家夥急於立功,肯定會追殺上來;這時我們三軍精兵在後麵跟上,打他們個措手不及!這三國軍隊一敗,楚國和其他三國的部隊肯定就會大亂陣腳!”吳王僚同意了。還沒開戰,老胡的弱點就被敵人摸清了,做人真失敗啊。
七月二十九日,吳軍和七國聯軍在州來西南的雞父相遇。吳軍派出了三千個罪犯打頭陣,隻見三千個罪犯混亂無序地衝向胡國、沈國、陳國部隊,果然不專業就是不專業,有的罪犯跑到一半不敢跑了,掉頭就走;有的罪犯跑到一半猶豫不決,站在原地;有的罪犯則衝向了三國軍隊,但戰鬥力極差,被三國輕鬆打敗。胡子髡、沈子逞、夏齧三個家夥一看吳軍戰鬥力居然如此之差,紛紛開開心心地去捉拿雜亂無章的吳軍囚犯。但因為囚犯毫無秩序,實在太亂,三國軍隊因為追逐囚犯也漸漸分散了。
就在此時,吳國的精銳部隊到了!凶狠的吳王僚,麵對三國聯軍,朝自己的三軍高高揚起了令旗,親自揚起鼓槌擂鼓,吳軍的精銳戰車和步卒像潮水般湧上,分散的三國軍隊明顯沒料到這一招,一下就混亂了。三國軍隊本來戰鬥力就遠遠不如吳軍,這樣一來更是被吳軍的弓箭射、石塊砸、青銅戟鉤、青銅劍刺,三軍馬上就崩潰,不走運的是,老胡、老沈、老夏居然在這場戰鬥中全部被俘。一場戰鬥俘虜兩個國君,這是春秋軍事史上前所未有之事。當然,其他四國還沒這麼快得知消息。於是,公子光又策劃,把胡國和沈國的俘虜放到四國軍隊中去,將計謀進行到底!
為什麼公子光舍得放俘虜呢?當然是有目的的!這些俘虜都被忽悠了,以為老胡和老沈都被幹掉了。逃到四國那邊,自然也是氣喘籲籲地傾訴自己的兩個大老板被凶惡的吳國人幹掉了;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可能還把吳國人的厲害吹得上天了。許國、蔡國和頓國本來就不太想來,現在更加擔驚受怕,楚國人也更是人心惶惶,三國一看楚國大兵的狀態不禁竊喜:有機會回家了!果然,吳王僚親自擂鼓,指揮三軍攻擊四國,四國軍隊還沒交手就紛紛逃跑。老胡因為站錯了隊遭遇慘敗。
前512年,吳國公子掩餘、燭庸逃奔楚國,楚昭王把他們安置在養地,並割了近鄰胡國的一部分土地送給他們。這件事讓胡國人非常生氣,要我們進貢可以,要我們出兵也可以,但你們楚國又不是沒有土地,為什麼要搶我們的?到前506年吳國攻入郢都、楚國一片混亂的時候,胡國趁火打劫,把這片地區的人口全部奪走。或許因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胡國國君胡子豹有點飄飄然起來,他說:“國家的存亡都是天命決定,為什麼要侍奉楚國?侍奉楚國不過浪費錢財罷了!”《倚天屠龍記》裏有個假冒金毛獅王的開碑手胡豹,和這廝不但同名,也都是水貨。
胡子豹明顯低估了楚國恢複元氣的速度,前495年,楚昭王揮師北上,老胡成了亡國之君。媿姓胡國雖滅,但後來的西方和北方民族也時常被稱為“胡”,比如戰國有林胡、東胡,匈奴也被稱“胡”,西北引進的器具也有胡服、胡琴、胡床,植物也有胡楊、胡椒、胡蘿卜等。
沈國
國名:沈
方位:今安徽臨泉或河南平輿
姓:姬
建立:魯煬公之子沈子建立?
滅亡:前506年滅於蔡昭侯
主要人物:沈子揖初、沈子逞、沈子嘉
《史記》記載周文王有十個嫡子,分別為伯邑考、武王發、管叔鮮、周公旦、蔡叔度、曹叔振鐸、郕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和冉季載。因為《新唐書·宰相世係表》記載“周文王第十子冉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所以長期以來沈國和冉國被當作一國。實際上《新唐書》雖然是正史,但《宰相世係表》一章卻多采自家譜,而家譜其實是不能作為正式史料的。自從1931年的沈子也(或它)簋在洛陽出土,大家對沈國的族源終於有了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