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陸 南宋覆滅(6)(3 / 3)

狂怒之下,阿爾哈雅下令屠城,把邕州百姓殺戮無遺。有七百多人先前在雙方交戰時逃入西山,阿爾哈雅派人招降,許以不殺,結果,“七百人皆自殺,無一降者”。此後,廣南西路十五州,皆為元軍占取。

四川淪陷

1275年(德佑元年),元軍在向臨安進逼的同時,為防四川宋軍馳援臨安,忽必烈下令東西川行樞密院,統領大軍主動進攻四川,時任宋朝四川製置副使的張玨以釣魚城和重慶為根據地,拚死抗元。

張玨,字君玉,鳳州(今陝西鳳縣東北)人,南宋名將。張玨十八歲到合州(今重慶合川)新駐地釣魚城(今合川城東北)參軍,因多次建立戰功,升為中軍都統製,被人稱為“四川梟將”。他原來是王堅的副手,和王堅一起竭力守衛釣魚城,王堅調出四川以後,他負責保衛合州。自從合州保衛戰以後,民生凋敝,張玨以兵護衛老百姓耕種,同時教育百姓墾荒屯粟,使得公私皆足。1263年(景定四年)10月,張玨升為興元府諸軍都統製兼利州東路安撫使、合州知州。因為興元府已被蒙古軍攻占,都統製司和安撫使司也都移到合州。張玨上任後,積極恢複當地的農業生產,訓練士兵,修整兵器,為保衛合州做好了充分的準備。1266年(鹹淳二年)11月,張玨派部將收複渠州(今四川渠縣)州治所在的大良平山城。次年4月,蒙古軍又進攻合州,張玨在款龍溪將船停泊在江中,截斷江麵建成水城,進行抵抗,再次挫敗了蒙古軍的攻勢。

1275年(德佑元年)2月,張玨升為寧遠軍節度使。5月,南宋又任命張玨為四川製置副使、重慶知府,又命他帶兵來京保衛京城,但是入川道路已被阻斷,詔令沒有能送到。元軍自秋至冬圍攻重慶,重慶援絕糧盡,張玨雖仍在守衛合州,但“屢以死士間入城,許以赴援,且為之畫守禦計”。次年1月,張玨為了解重慶被長期圍攻的狀況,派部將趙安襲擊元軍的征南都元帥府所在地青居城(今四川南充南)。2月,又派張萬以船艦載精兵從水路衝入重慶,以增援重慶守軍。而此時,以恭帝與謝太皇太後為首的南宋朝廷,已向元軍投降。5月,宋端宗在福州(今屬福建)重建南宋政權,改當年為景炎元年(1276年)。6月,張玨又派部將趙安、王世昌等收複瀘州(今屬四川),元軍被迫逐漸從重慶撤退,轉而圍攻瀘州。同年12月,張玨進入重慶後,派部將張萬、程聰領兵收複涪州(今重慶涪陵),又派張萬到夔州(今奉節),控入川的門戶,川東形勢一度好轉。

1277年(景炎二年),元軍重新收取涪州;同年冬,元軍又破瀘州。深知四川的戰略重要性,忽必烈親自下詔向四川增兵數萬,命西川行樞密院使不花率數萬元軍再攻重慶。不花抵達重慶附近後,分兵布將,把重慶圍個密不透風。元西川行院副使李德輝親筆寫信招降張玨:“你隻不過是南宋的大臣,還比不了宋朝的王室子孫,合州彈丸小城,遠不及南宋的國土。你們宋朝的王室子孫已舉國投降(元朝),而你卻負隅頑抗,對南宋還忠心耿耿,難道還有什麼意義嗎?”

張玨不答,全力指揮宋軍守城。1278年(祥興元年)正月,張玨派一部宋軍出擊,被元軍殺個幹淨。不花本人抵至城下,指揮諸將攻城。元軍漢將汪良臣大造雲梯、鵝車等攻城器械,親自衝鋒登城。張玨立於城牆,指揮守軍激戰。混戰之中,汪良臣身中四箭,元軍未能占得任何便宜。轉日,張玨又率軍出城,與元軍猛將也速答兒在扶桑壩(今重慶以東)激戰,不料汪良臣等人帶兵從後夾擊,宋軍不支,大潰,張玨率殘兵複入重慶城死守。

當夜,宋軍都統趙安向元軍獻城投降。張玨聞訊悲憤,率餘部巷戰,同時派人索取鴆酒想自殺,自殺未成。又苦戰一夜,張玨隻得率幾個親隨和家屬乘船順流奔往涪州方向。船行不久,張玨突然為自己不能死於重慶而後悔,用手中大斧猛砍艙底想舉家自沉,被船工奪去斧頭扔入江中。張玨又想跳江自殺,為家人所挽持,可歎!大英雄可謂求生不得,欲死不能。行至半路,張玨所乘船被元軍水師邀擊,張玨被俘。

攻陷重慶後,元軍一鼓作氣,集結大軍進攻當年蒙哥汗被炸死的釣魚城。宋將王立自1276年底開始守城,奮戰兩年多,最終不支,在得到忽必烈不屠城的允諾下,王立於1279年4月獻城出降。大名鼎鼎的釣魚城,終於落入元軍之手。從此,川蜀大地皆納入了元朝版圖。

張玨被元軍押至安西(今西安)趙老庵,他的一名老友前來探望,對他道:“您為宋室盡忠一世,今日行至此處,縱然能不死,活下去有什麼意義呢?”張玨聞言頷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