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陸 南宋覆滅(5)(2 / 3)

1241年(淳祐初年),庭芝離任,不久就考中了進士,被委任到盂珙帳中主管機要文字。孟珙死後,留下遺囑推舉賈似道代替自己,並且把庭芝推薦給賈似道。庭芝感激孟珙當年的知遇之恩,親自護送其靈柩安葬於興國(今屬江西),而且不顧眾人的挽留,當即辭官還鄉,為孟珙執喪三年。

賈似道掌國後,李庭芝得展大才,一直為南宋效力疆場。鄂州第一次解圍,當時的宋理宗親自下詔任李庭芝為兩淮製置使,開府揚州。後來,範文虎一敗再敗,襄陽失陷,李庭芝曾一度被貶。由於元軍咄咄逼人,宋廷很快又重新起用李庭芝,詔令其製置兩淮。

為了專心守淮東,不存私心的李庭芝上書請夏貴分任淮西事務。德佑初,賈似道兵潰蕪湖,沿江諸郡宋軍守將逃的逃,降的降,李庭芝不為所動,多次斬殺元朝勸降的使節,固守揚州。

元軍攻陷臨安後,命謝太後與宋恭帝相繼下詔,派人持至揚州城下喊話,讓李庭芝開城投降。李庭芝登城高呼:“我奉詔守城,從未聽說過有詔旨要臣子獻城投降的!”不久,當謝太後與瀛國公被押往大都(今北京),行至瓜洲時,太後又詔令李庭芝說:“先前曾詔卿納款投降,很久沒有得到答複,難道是不理解我的意思,還是想捍衛邊疆?現在我與皇帝都已臣服,卿尚為誰守之?”庭芝不予理睬,下令士卒發弩箭射擊來使,射死一人,其餘嚇得紛紛退去。李庭芝又與薑才召集將士,涕泣發誓,準備奪回謝太後和瀛國公。薑才出兵與元軍激戰,但沒能成功,隻好又退回揚州,繼續堅守。

宋朝守將夏貴降元後,元軍更是集中力量加緊了對淮東的進攻。阿術驅逼淮西降兵到揚州城下示威,旌旗蔽野,來勢洶洶,李庭芝的幕僚見此情形,勸告李庭芝放棄堅守,但李庭芝卻說:“我隻有一死罷了。”接著,阿術又派使者持詔書來招降,李庭芝開城門放進使者,將其殺死,並且在城上燒掉了詔書。不久,淮安知州許文德、盱眙知軍張思聰、泗州知州劉興祖都因糧盡而降,但李庭芝仍在征收民間積粟供給士兵。民粟食盡,又命令揚州官員出糧;官員家的糧食也吃光了,就令軍中將校出糧,摻雜上牛皮、麩曲供應士兵。士兵們感激庭芝的撫恤,紛紛表示誓死效命,有的甚至烹子而食,仍然天天登門苦戰。

元朝統帥阿術不僅從水路斷絕高郵方向的宋軍運糧船,又在陸路邀擊宋軍運糧兵卒,殺死宋軍數千,最終完全斷絕了揚州守軍的糧草供應。在此情況下,為了能使揚州降附,阿術又派人從大都忽必烈處取得特赦詔書,“赦(李)庭芝焚詔、殺使之罪”,當然,元軍這次不敢再派使節送入城中,隻敢城下喊話,以箭射詔書於城上。李庭芝看也不看,命人立焚詔書於城上。

聽聞趙昰即位消息,李庭芝響應勤王號召,留製置副使朱煥守揚州,他自己與大將薑才率七千兵突圍奔泰州,想取道通州入海,南下福州。沒想到,李庭芝剛剛率兵出城,朱煥就以揚州向元軍投降。阿術一麵分派精兵入揚州,一麵指揮勁騎追擊宋軍,沿路殺掉千餘人。李庭芝好不容易進入壽州,卻被元軍團團包圍。

阿術入揚州後,俘虜了李庭芝的妻兒,命人押至壽州城下,向城頭喊話招降。大將薑才因病重不能出戰,宋軍隻得死守孤城。李庭芝本人對妻兒被俘並不理會,仍在城內指揮抵抗。結果,泰州裨將孫貴等四人知揚州不守,又見元軍四湧如潮,大懼之下,這幾個敗類開北門納元兵入城,向元軍投降。見大勢已去,李庭芝情急之下衝出戶外,投入府院的蓮花池中自殺。水淺,李庭芝自殺未成,被元軍生擒。病重之中的大將薑才也被活捉,與李庭芝一起被押回揚州。

阿術見二人,斥責二人堅守不降,薑才大罵道:“你這個蒙古的奴才,不肯投降的是我!”這句話說得不假,揚州被圍的最後關頭,李庭芝曾召薑才一人議事,大概是想商量以詐降之計突圍,薑才大呼:“相公不過忍片時之痛耳!”堅決不同意詐降,要光明磊落去赴死。由此慷慨之言可以看出,薑才真乃豪傑之士,如此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令人敬佩!

李庭芝自有大帥風度,傲立一旁不言。阿術愛惜二人才勇,仍想勸降,薑才罵不絕口。最終,站在一旁的以揚州獻降的叛賊朱煥上前進言:“揚州自用兵以來,積屍遍野,皆李庭芝與薑才所為,不殺之何待!”

於是,元軍命軍士將二人押赴揚州鬧市,李庭芝首先被斬首。臨刑,大英雄神色怡然;薑才被剮殺,仍舊罵不絕口。剮刑極其殘忍,時間又長,其間,降元的老賊夏貴也來看熱鬧,薑才切齒瞋目,大聲罵道:“見我如此,老賊你能不愧死!”兩位英雄慷慨就義之時,揚州人民“聞者莫不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