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壹 滅金之戰(3)(2 / 3)

梁成大將袍袖一甩,惱羞成怒道:“今時不同往日,趙大人切不可以己度人。”趙範寸步不讓地道:“當日金與我朝訂立海上之盟時,何人又曾料到其背信棄義?望吾皇牢記前車之鑒,切勿重蹈覆轍!”

理宗本來就對聯蒙滅金之事猶豫不決,聽梁成大與趙範二人冷嘲熱諷,唇槍舌劍,頓覺頭昏腦脹,於是宣布退朝,改日再議。之後一連數日,每當論及與蒙古聯兵之事,雙方仍各執一詞,相爭不下。

蔡州之戰

無休止的爭論,使理宗在這兩種意見之間搖擺不定,既不聯金抗蒙,也未聯蒙滅金。然而,隨著蒙古與金朝之間戰事的推進,金朝敗局已定的情況下,眾臣幾乎都支持聯蒙滅金,趙範的弟弟趙葵向理宗建議道:“今國家兵力還未強大,姑從和議,等到將來兵強馬壯,雪二帝之恥,以複中原。”宋理宗采納了他的意見,派遣鄒伸之往報蒙古,並提出滅金後,將黃河以南大片領土歸宋作為夾攻的條件。於是宋、蒙達成協議。但雙方並沒有就河南地界的歸屬達成書麵協議,隻是口頭約定,這為以後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金哀宗得知宋蒙欲聯兵滅金,感到窮途末路,絕望至極。他無可奈何,隻得派蔡州都軍致仕,並派內族完顏阿虎到宋朝乞糧求和,同時轉達他的想法。哀宗說:“自我即位以來,曾屢次告誡邊將不要侵宋,邊臣有請征宋者,我都以大義相責。過去得宋朝一州之地,隨即交付宋朝。近來淮陰百姓降金,宋朝拿金帛贖取,我不受財,便把全城交付宋國,秋毫無犯。今宋人乘金朝疲敝,占了金朝壽州(今安徽鳳台)、鄧州(今河南鄧州市),又攻占唐州(今河南唐河縣),目光太短淺了。須知蒙古滅國四十,遂及西夏。夏亡及我,我亡必及宋,唇亡齒寒,理所必然;若與我連和,貸糧濟急,我固不亡,宋亦得安。你可將我言傳達,令宋主酌奪!”

金向南宋乞糧無異於與虎謀皮,簡直是癡心妄想,南宋毫不猶豫地拒絕了金國的請求。哀宗自知大勢已去,但仍做困獸之鬥,決定死守孤城,聽天由命。既然求南宋不成,金哀宗隻得求天。重陽節祭天,群臣畢集,金哀宗勉勵大家奮勇作戰,酒未喝完,數百蒙古兵已到城下。哀宗分軍防守四麵及子城,金軍死戰,蒙軍才退去。從此,蒙古軍不再攻城,分段築長壘,把蔡州城圍了起來。

1233年10月,徐州守將郭恩等叛降蒙古,右丞相樞密使完顏賽不投河,在河裏掙紮三十多步遠近不沉,軍士將他救出,後來他又上吊而死。徐州完了,蔡州斷糧,哀宗下令放饑民老弱出城,給他們船隻,讓他們采食城壕中菱芡水草充饑。

11月,宋將史嵩之派孟珙、江海率精兵二萬、運米三十萬石到蔡州,供應蒙古軍塔察兒部,雙方相約同時攻城。

蒙帥塔察兒與宋軍積極配合,兩國軍士在城外砍伐樹木,製造攻城的戰車雲梯,聲音傳聞數裏。這種音響效果太恐怖了,蔡州城內人心浮動,幸虧完顏忽斜虎四處遊說,激以忠義,勉強安定了蔡州城內的動蕩局勢。

蒙宋聯軍造好攻城器具後,開始輪番攻城。有時金兵剛打退蒙軍的進攻,宋兵又從另一麵殺上來了;待擊退了宋軍,蒙軍又卷土重來了,打得金兵疲於應付,焦頭爛額,毫無喘息之機。金軍守城壯丁不夠用,在城中到處抓壯健女子,女扮男裝,上城牆運送木石充當壯丁。一時間,“滿城盡是花木蘭”。

有一天,金軍開東門出戰,想突圍出去,被孟珙軍擊敗。審問俘虜後,孟珙得知蔡州城內已斷糧,認定金軍必以死相搏,便下令嚴陣以待,防其突圍。

蒙古元帥塔察兒遣大將張柔率五千精卒奮力攻城,蔡州金軍箭如雨下,張柔差點被射成一個大刺蝟,多虧孟珙率領宋朝前鋒軍拚死相救,張柔方才脫險。當時宋蒙聯軍真可謂同仇敵愾!

與此同時金哀宗也親出勞軍,命人為士兵煮粥,“親民”姿態放得很低。“人有被創者,駐馬近視,敷藥,軍民感泣。”

12月,孟珙率宋軍進逼柴樓潭,立柵於潭上,指揮宋兵爭奪柴樓潭。“柴樓潭又名汝陽潭,位於汝南城東南郊的汝河邊上,今已不存。當時的柴樓潭是蔡州屏障,潭外是汝水,潭水高過汝水五六丈,相傳水中有龍,十分神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