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壹 滅金之戰(2)(2 / 3)

西遷的匈奴人將日耳曼蠻族趕出叢林。向西突進的匈奴的鐵騎和日耳曼強悍的入侵引發了歐洲的巨大動蕩,使顯赫一時的西羅馬帝國走向分裂、衰弱,直至滅亡。

中國另一個強悍的王朝出現在公元7世紀,唐朝的建立使中國進入了曆史上的極盛時期,“貞觀之治”使中華帝國步入一個輝煌的時代,中華文明成為當時世界競相效仿的榜樣,“唐人”從那時起幾乎成了中國人的代名詞。

強大的唐帝國對外政策依然強硬,與匈奴同樣強大的突厥,也擺脫不了被消滅的命運。但是突厥人的分布更加廣泛。被唐朝擊敗的突厥人,其中一個分支在其首領奧斯曼的率領下,奪取拜占庭,消滅了東羅馬帝國,建立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可以說是土耳其人的祖先。另一部分則分布在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中國的新疆等地,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進入宋代,中國封建經濟進一步蓬勃發展。從960年至1100年,中國人口從占世界的23%激增到31%,後進一步增加到32%,國民生產總值也遠遠超過了唐朝,新技術層出不窮。宋朝的賦稅收入在中國古代是最高的,人民生活也非常富足,司馬光曾經這樣慨歎:“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有西方學者說,當時一位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還比不上東京汴梁一個守城門的士兵。

宋代的科學文化非常發達,遙遙領先於當時世界其他各國。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是在宋朝完成的,即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宋代已經有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物質基礎,但由於儒學的複興與理學的產生,重儒輕商之風盛行,再加上邊事繁多,戰亂不斷,將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扼殺於搖籃之中。

到了北宋,中國出現了滄桑巨變,由於北方遊牧民族的不斷入侵,中國開始了由盛入衰的轉折!昔日的泱泱大國威風不再,變成了少數民族競相搶奪的一塊肥肉。宋朝在中國封建社會中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它對於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各種轉折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大宋王朝對少數民族的處於下風,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自身的先天不足。這便是先前燕雲十六州的割讓。所謂燕雲十六州,其所轄的土地東西約六百公裏,南北約二百公裏,全部麵積差不多為十二萬平方公裏。它們是:幽州,即今日的北京,當時稱為燕京,又是遼帝國的南京;薊州,即今日的天津薊縣;灜州,即今日河北的河間;莫州,即今日河北任丘;涿州,今日河北涿縣;檀州,今日北京密雲;順州,今日北京順義;新州,今日河北涿鹿;媯州,今日河北懷來;儒州,今日北京延慶;武州,今日河北宣化;雲州,今日山西大同;應州,今日山西應縣;寰州,今日山西寰清;朔州,今日山西朔縣;蔚州,今日河北蔚縣。燕雲十六州包括了今天北京、天津、河北西北部和山西大同周圍的大部分土地。

公元936年,也就是遼太宗天顯十一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後唐自立,他以割讓長城以南的燕雲十六州為代價,請求塞外的契丹施以援手。契丹的太宗皇帝耶律德光大喜,不惜禦駕親征,幫助石敬瑭打敗了後唐軍隊。隨後,契丹皇帝冊封石敬瑭為中國皇帝,國號後晉。當時,時年四十七歲的石敬瑭為了表達自己感激涕零的心情,主動拜認比自己小了整整十歲、時年三十七歲的太宗耶律德光為“父”,自稱為“兒”。大約是不如此作為,心裏就實在過意不去,並立即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石敬瑭的行為,給“兒皇帝”這個詞,找到了一個準確的定義與出處。不多久北漢也臣服於遼,則稱“侄皇帝”。此後若不是趙匡胤迅速統一天下,還說不定幾人稱兒幾人稱孫。在整個世界曆史上,這大概是絕無僅有,從此中國又多了一種為人之道——“裝孫子”。

燕雲十六州的並入,使遼的勢力範圍擴展到河北和山西北部,由於它實際上囊括了當時中國東北部、北部地區最重要的險關要塞,這一地區的喪失,使秦朝以來一直作為中原地區外圍屏障的長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

很多人藐視長城,說它基本是廢物,浪費國力,作用很小。事實是,宋朝是唯一的一個漢人建立的沒有長城保護的王朝,下場就是慘遭外族蹂躪,直至奄奄一息。宋朝軍隊多,金錢多,科技先進,又有長江黃河天險,最後仍然抵禦不了北方遊牧民族,沒有長城作為外圍屏障,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