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神童莫紮特(1 / 1)

莫紮特的音樂典雅秀麗,如同珍珠一樣玲瓏剔透,又似陽光一般熱情溫暖,洋溢著青春的生命力。

莫紮特像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紮特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斯堡一個宮廷樂師之家。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德·莫紮特原籍德國,曾先後生有7個孩子,不過,其中5個都過早地夭折,頑強地活下來並長大成人的隻有最小的兒子沃爾夫岡和他的姐姐安娜。

列奧波爾德是一位頗受人們尊敬的小提琴家、作曲家,小莫紮特非凡的音樂天賦很早就已引起他的欣喜與關注。有一次,他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幹什麼,兒子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在作曲。”孩子的舉止使兩位大人相覷見笑,麵對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的胡鬧。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地看了幾眼之後,忽然興奮地眼噙淚花對客人喊道:“親愛的,你快來看!這上麵寫的是多麼正確而有意義啊!”天才已經開始了他的創造生涯!

莫紮特塑像

在歐洲音樂史的源遠長河中,自幼便顯示出音樂才幹者並不罕見。可像莫紮特那樣早熟的奇才,能在那樣小的年齡便被公認為“神童”的音樂家,確是再難找尋。他3歲就能在鋼琴上彈奏許多他所聽到過的樂曲片斷,5歲就能準確無誤地辨明任何樂器上奏出的單音、雙音、和弦的音名,甚至可以輕易地說出杯子、鈴鐺等器皿碰撞時所發出的音高……如此過硬的絕對音準觀念是絕大多數職業樂師一輩子都達不到的。

從1762年起,在父親的帶領下,6歲的莫紮特和10歲的姐姐安娜開始了漫遊整個歐洲大陸的旅行演出。他們到過慕尼黑、法蘭克福、波恩、維也納、巴黎、倫敦、米蘭、波隆那、佛羅倫薩、那不勒斯、羅馬、阿姆斯特丹等等許多地方,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巨大的轟動!在奧地利國都維也納,他們被皇帝請進王宮進行表演。1772年,16歲的莫紮特終於結束了長達10年之久的漫遊生活,回到自己的家鄉薩爾斯堡,在大主教的宮廷樂隊裏擔任首席樂師。

比起長壽而晚成的海頓來,莫紮特剛好相反——短命而早熟。然而就在他不足36歲的一生裏,卻為人們創造出數量驚人的音樂瑰寶。其中包括:歌曲22部,以《費加羅的婚禮》《唐·璜》《魔笛》最為著名;交響曲41部,以第三十九、四十、四十一交響曲最為著名;鋼琴協奏曲27部,以第二十、二十一、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七鋼琴協奏曲最為著名;小提琴協奏曲6部,以第四、第五小提琴協奏曲最為著名;此外,他還寫了大量各種體裁的器樂與聲樂作品。

由於他的音樂語言平易近人,作品結構清晰嚴謹,“因而使樂思的最複雜的創作也看不出斧鑿的痕跡。這種容易使人誤解的簡樸是真正隱藏了藝術的藝術”。

美國音樂學者約瑟夫·馬克利斯說得好:“在音樂曆史中有這樣一個時刻:各個對立麵都一致了,所有的緊張關係都消除了。莫紮特就是那個燦爛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