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穆公東擴(2 / 3)

秦國大臣在這一問題上分兩派意見:主戰派主張趁“饑”討伐,主和派認為不能見死不救。

秦穆公最後詢問他最信任的百裏奚。百裏奚說:晉國國君夷吾從前背叛自己的諾言,得罪過你,但是,晉國的老百姓有什麼罪呢(夷吾得罪於君,其百姓何罪)?

由於百裏奚力主賑濟晉國,秦穆公采納了他的意見,大規模向晉國運糧(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絳)。一就這樣,秦穆公援勁敵稱譽天下。

秦穆公通過兩救晉難,為秦國摸索了一條大國崛起之道:重視道義。春秋之際,已經進入了大國稱霸、吞並小國弱國的階段。但是,真正的大國,絕不單單是個經濟強國,而且一定要秉持道義,這樣,才能讓諸侯賓服。所以,在秦晉關係上,秦穆公高舉道義的大旗,在政治上得了重要的分值。說白了,秦穆公打的是政治牌。

秦穆公“三救晉難”,遣返晉惠公。

兩年之後(秦穆公十四年,前646),秦國發生饑荒,向晉國請求援助。晉惠公和他手下的大臣們商議,有位大臣對晉惠公說:趁秦國發生災荒出兵討伐,一定可以獲得大功(因其饑伐之,可有大功)。

晉惠公采納了大臣的意見,於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出兵攻秦。

晉國饑荒,秦穆公大規模救災;秦國饑荒,晉惠公卻落井下石,興兵伐秦。二者相比,晉國明顯在道義上失了分。

但是,秦穆公是道義、軍事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國君。既然晉國要打,秦穆公當然;要奉陪。於是,秦、晉兩國在韓地開戰,這就是著名的韓原之戰。

韓原之戰一開始,晉惠公倒是奮不顧身,拋下自己的大部隊就往前衝,回來的時候,駕車的戰馬陷到泥潭裏。秦穆公和部下看到此情此景,縱馬追趕,想趁機抓住晉惠公。但是,秦穆公不但沒能抓到晉君,反而被晉軍包圍了。晉軍圍攻秦穆公,穆公受了傷,形勢非常危急。

正值此危急之時,秦軍三百多個士兵不顧個人安危,驅馬衝入晉軍,晉軍的包圍圈被打開,不僅穆公得以險處逢生,反而活捉了晉惠公。這三百個勇士是什麼人呢?

之前,穆公曾經丟失過一匹良馬,岐山下的三百多個鄉下人抓到這匹良馬,把它宰殺吃掉了。政府抓到他們,要嚴辦。穆公說:君子不能因為一頭牲畜而傷害人(君子不以畜產害人),我聽說吃了良馬肉,如果不喝酒,會傷身(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於是,不但不處罰他們,還賜給他們美酒,並將他們全部赦免(乃皆賜酒而赦之)。

這三百人心懷感激,聽說秦穆公要去攻打晉國,都要求跟著去。作戰時,他們發現穆公被敵軍包圍,於是,個個高舉兵器,爭先恐後,衝上前來,報答秦穆公的恩德。這就是秦穆公被困時臨危解圍的三百敢死隊;結果,就是這三百勇士幫秦穆公脫離險境,還意外地俘虜了晉惠公。這就叫善有善報。

回國後,憤怒的秦穆公發布命令:人人齋戒,獨宿,要用晉君祭祀上帝。秦穆公的這個決定可以理解。晉惠公知恩不報也就罷了,反而恩將仇報,趁人之危興兵伐秦,怎能不讓秦穆公惱羞成怒?

周天子聽說了這件事,想要替晉君求情,他對秦穆公說,晉國國君是我的同姓,可否網開一麵(晉,我同姓。為請晉君)?晉惠公的姐姐是秦穆公的夫人,她聽到這件事,穿上喪服,光著腳,跑到秦穆公麵前說:“我是夷吾的姐姐,但是,我卻不能救自己的兄弟(妾兄弟不能相救以辱君命)。”

秦穆公在戰場上俘虜了晉惠公,要殺要放,本來全憑秦穆公一句話。現在,周天子求情,夫人也求情,秦穆公該怎麼做呢?按理說,秦穆公完全可以我行我素,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但秦穆公卻說:我俘虜了晉惠公,自以為辦了一件大事,本想用他祭天,以報天下。可是現在天子來說情,夫人也為此事發愁。於是,秦穆公跟晉惠公訂立盟約,答應讓他回國,並以諸侯之禮相待。

秦穆公此舉,再次在道義上得了分。晉惠公背信棄義,戰敗被俘。秦穆公本可以殺了這個忘恩負義之徒,結果,秦穆公以德報怨,再次放他回國。

秦穆公在晉國內亂之際首立晉惠公,結束了晉國的內亂,一救晉難;在晉國旱災之時,送糧販災,二救晉難;在晉惠公企圖趁秦國災荒而興兵攻打秦國之時,俘獲了晉惠公,並再次送他回國,三救晉難。

從秦穆公三救晉難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成熟、大度、負責任的秦穆公。而且,在三救晉難的過程中,秦穆公不僅政治上得了滿分,秦國自身也有了重大創獲——秦國勢力在向東大規模地擴張。秦穆公再次送晉惠公回國後,晉惠公獻出晉國河西的土地。

同時,晉惠公還派他的太子圉(yǔ,語)到秦國做人質。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圉。這時候,秦國的地盤向東已經擴展到陝西、山西的黃河一線(是時秦地東至河)。

再說武力。

秦穆公的武力不用多講,擁立晉惠公,靠的是軍事實力做後盾,秦穆公與晉惠公的韓原之戰也顯示了秦國的軍事力量。靠道義實施的話語權需要依托背後的軍事武力作支撐。所以,秦穆公是兩手(政治、軍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國君。

晉懷公逃歸繼位 秦穆公迎立重耳

秦穆公二十二年(前638),晉惠公的太子圉逃回了晉國。原因是太子圉聽說父親晉惠公病重,擔心自己在秦國當質子會失去繼位的機會,所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緊急時刻回到晉國。

第二年(前637),晉惠公病故,從秦國逃回晉國的太子圉被立為國君,他就是晉懷公。

這是秦穆公東擴要麵對的第二位晉國國君。秦穆公三救晉難,對晉惠公施行的是懷柔政策。對晉懷公,秦穆公卻決定將他拉下馬來,另立新君。

秦穆公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對晉懷公非常不滿。

秦穆公對晉惠公的食言和背義也很不滿,但是,秦穆公對他還是三救其難;對於晉懷公,秦穆公更為不滿,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晉懷公拋棄了自己的女兒秦贏,偷偷跑回晉國繼位。

既然秦穆公認為晉懷公非常可惡,當然想找人取而代之。此時,晉惠公的兄弟公子重耳在外流亡近二十年到達楚國,長期流亡在外的重耳,即是一個合適的人選。於是,秦穆公派人到楚國迎來重耳,並且把被圉拋棄的自己的女兒再嫁給重耳,雖然重耳開始不同意迎娶秦穆公這位二婚的女兒,但是,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把她娶了回來。

重耳是晉懷公的叔叔,娶了晉懷公的妻子,就是娶了自己親侄子的妻子。有人說這是亂倫,其實當時的倫理觀念並不在意這些,曆史上真正重視婚姻中的輩分是宋代之後的事情。

重耳娶了被晉懷公拋棄的秦穆公的女兒,獲得了秦穆公的敬重,於是,秦穆公對重耳報以重禮,堅決支持他回國繼位。

秦穆公二十四年(前636)二月,在晉國大臣的支持下,重耳被秦穆公武裝護送回國,繼位為君,史稱晉文公。之後,晉文公重耳派人殺死了自己的侄子晉懷公圉。

秦穆公圍鄭 燭之武退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