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皇陵之謎(1 / 3)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第五次巡遊的路上,五十年的人生從此謝幕。這位生前不可一世的中國首位皇帝,以一具發臭的屍體進入了他修建多年的驪山陵墓——一座充滿神秘的地宮。據說那裏氣象萬千,一如始皇帝親手創建的帝國,但這一切也隻是道聽途說而已。經過兩千多年的猜測和探尋,人們終於逐漸開始依靠高科技手段來透視這座永恒的帝陵。正如秦始皇的一生有著諸多之謎一樣(生父之謎、不立太子之謎、不立皇後之謎、死因之謎,等等),秦始皇陵也充滿了各種謎團。比如說這座規模宏大的皇陵到底修建了多少年?修建秦始皇陵到底征用了多少民力?秦始皇陵的地宮真如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所描寫的那樣嗎?秦始皇為什麼要如此張揚地大修皇陵?

談起規模居於中國帝王陵墓之首的秦始皇陵,第一個問題就是秦始皇陵到底修了多長時間?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有如下三段關於秦始皇陵的記載:

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

(二世元年)四月,二世還至成陽,日:先帝為鹹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複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複作阿房宮。

(二世二年)少府章邯日: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

根據第一條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九字,可知秦陵修建於始皇“初即位”。秦始皇是什麼時候“初即位”的呢?公元前247年秦莊襄王下世,贏政即位。所以,秦始皇陵的修建是從公元前247年贏政即位之時就開始了。中國曆代皇帝陵寢的修築一向是,“生命不止,戰鬥不息”,隻要皇帝不死就不能竣工。所以,皇陵在秦始皇生前一直在修建著。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突然病死沙丘(今河北廣宗),但是,當時秦始皇陵還沒有完工。9月,已經腐爛變質的秦始皇遺體不得不匆匆下葬。此時,據始皇的“初即位”已有三十七年。

根據第二條文獻的記載,秦二世元年(前209),“會上崩,罷其作者,複土酈山。酈山事大畢……複作阿房宮”。可見,秦二世在得知扶蘇自殺之後,立即將已經腐爛的秦始皇遺體迅速運回鹹陽,並立即從阿房宮的工地調集大量人力,為秦始皇陵回填土與修封土堆(複土)。這一年,“複土”基本完工後,又將大批人力調回繼續修阿房宮。

如果僅從這兩條文獻看,秦始皇陵在秦二世元年已經完工。

如果從第三條文獻看,秦二世元年,陳勝、吳廣突然在大澤鄉揭竿而起。秦二世二年(前208),陳勝部將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攻入關中。驚慌失措的秦二世不得不采納章邯的建議,赦免了正在驪山修秦始皇陵的數十萬刑徒與役夫,發給兵器,讓他們在章邯的帶領下迎擊反秦大軍(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群臣謀日:奈何?少府章邯日:盜已至,眾強,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

第三條文獻特別強調了“酈山徒”三字,那麼,“酈山徒”是修皇陵的刑徒呢,還是修阿房宮的刑徒呢?

如果據第二條文獻,秦陵工程已經結束,人力都已調至阿房宮,“酈山徒”應當是修阿房宮的刑徒。但是,《史記·秦始皇本紀》有“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一句。從這句話可以明顯看出,“作阿房宮”與“作酈山”是分開來談的。凡是與“酈(麗)山”有關的都是指秦陵工程,所以,這裏的“酈山徒”也應理解為修秦陵的刑徒。因為,秦始皇下葬之後,特別是覆土工程完成之後,秦陵還有諸多事宜(比如陪葬墓)需要完善,也就是說,“複土”完成之後,秦陵工程並沒有結束。

當周文率領的義軍攻人關中之時,修始皇陵的主力都上了前線(衛國比修陵更重要),秦陵的修築隻能草草結束。從秦始皇即位到他去世,秦陵整整修了三十七年,始皇死後秦二世至少又修了兩年。因此,秦陵應當總共修建了三十九年。

再來看另一問題,修建秦陵一共動用了多少人力呢?

《史記·秦始皇本紀》出現了兩次關於秦始皇修皇陵動用人數的記載。

一次是“隱宮徒刑者七十餘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一次是秦始皇在兼並六國之後“及並天下,天下送徒七十餘萬人”。另外,東漢衛宏撰寫的《漢舊儀》記載:“使丞相李斯將天下刑人徒隸七十二萬人作陵。”按照《史記·秦始皇本紀》的第一條記載,秦始皇動用了七十多萬人修建阿房宮與驪山皇陵,這七十多萬是修阿房宮和驪山皇陵的總人數。《史記·秦始皇本紀》的第二條記載明確說明在兼並六國之後動用了七十多萬人修皇陵。

《漢舊儀》則記載李斯統領七十二萬人修皇陵。

從這三條文獻來看,史書對修建秦始皇陵的人數的記載並不明確。

那麼,修建秦始皇陵到底動用了多少人力呢?這是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

我們可以算一算。

先看秦國兼並六國之前。此時秦國的主要人力用於兼並戰爭,不可能將全國人力放在始皇陵的修建上。如果秦始皇傾全國人力修陵,他就很有可能無法完成兼並六國的宏偉大業。比如說秦國滅楚國,初敗後勝。初敗的原因就是李信率領的二十萬秦軍無法對付強大的楚軍,最後,隻好派出王翦。王翦堅持一定要帶六十萬大軍,結果王翦率六十萬大軍用了兩年時間才滅掉楚國。試想一下,如果秦始皇此時動用七十萬人力修建自己的陵寢,他可能再組織六十萬大軍滅楚嗎?更何況滅楚動用了六十萬人,後勤保障尚需多少人力?所以在秦始皇兼並六國之前,他不可能動用七十萬人力修陵寢。

秦始皇兼並六國之後呢?此時不需大規模用兵了,有沒有可能動用七十萬人力大修皇陵呢?

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即大秦帝國建立的第二年,秦始皇開始大規模修建從鹹陽通往各地的馳道,這是大秦帝國的“高速公路”,也是保障秦始皇統治天下的快速通道,其工程量之大毋庸多言。修這麼一項巨大的工程,得耗費多少人力?此時秦始皇能集中七十萬人修築皇陵嗎?似乎不可能。

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並開始修築長城。秦長城盡管是在戰國時期秦、趙、燕三國長城的基礎之上連綴修建的,但是,在崇山峻嶺之中修築長城,動用民力之巨也是不言而喻的。用如此多的人力大修長城,還能夠同時派七十萬人修皇陵嗎?似乎也不司能。

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始皇調集五十萬大軍征南越。這場南征之戰長達四年,五十萬大軍需要多少人力做後勤保障呢?在這種情況下,秦始皇還能動用七十萬人修建皇陵嗎?似乎也不可能。

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開始修建阿房宮。阿房宮工程巨大,直至秦始皇去世阿房宮都沒有完工。建阿房宮是為了現世的享受,修皇陵是為了來世的享受。因此,秦始皇修阿房宮動用的民力_定比修皇陵的更多。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七月,秦始皇突然病故,此時皇陵還沒有竣工。

麵對已經腐爛發臭的秦始皇遺體,必須立即安葬。這年九月,秦始皇下葬了。當時秦二世想通過修始皇陵來證明自己是合法的繼承人,所以,非常賣力地繼續修建皇陵。下葬前後,動用大量民力加班加點是完全可能的。因此,隻有在這一時期動用七十萬役夫與刑徒修築始皇陵才比較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