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鞏固帝位(3 / 3)

秦始皇的一個兒子公子高看到這種情形,知道難免一死,便想亡命他鄉。但是,他擔心自己逃走後,全家人會被滿門抄斬,隻好上書胡亥說,先帝在世之時,我備受先帝恩寵。我本該與先帝同死而沒有做到,這是我為人之子的不孝,為人之臣的不忠。不忠不孝的人沒有理由活在這個世上,請允許我隨先帝死去,而且把我埋在驪山腳下。懇求皇上答應我。這叫什麼?這叫主動找死。這個世界上如果真有這種人,隻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無奈!

而且是萬般無奈!

可憐的公子高是無路可走,才“主動要求”為秦始皇殉葬的。

這封奏書報上以後,無絲毫手足之情的胡亥得意至極興奮至致,即傳趙高,並把此書向他展示,以此來享受兩人狼狽為奸計劃的成功,並說道,這是窘急無奈了吧?於是,胡亥答應了公子高的請求,賜給他十萬錢予以厚葬。這樣,公子高為秦始皇殉葬,而因此保全了家人。可悲!

秦始皇另外的兒子,公子將閭等三人被關押在內宮。秦二世胡亥派使者對將閭說,你們不遵守臣道,判處死罪。將閭說,宮廷的禮儀,我們從來不敢不聽從掌管司儀的官員;朝廷的位次,我們從來不敢有失禮節;奉命對答,我們從來不敢說錯話。怎麼能說不盡臣道呢?希望能知道我們的罪名再死。使者說,我不能參與議罪,隻是奉命行事。公子將閭仰天大呼,天啊!天啊!我們沒有罪!兄弟三人流著眼淚拔劍自殺了(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

大規模的殺戮讓整個皇族震驚。若有大臣進諫便被定為誹謗,所以,戰戰兢兢的大臣們為了保住祿位,保住自己的性命,隻得屈從討好秦二世。朝中的大屠殺也使全國百姓震驚恐懼,整個大秦帝國籠罩在一片肅殺的白色恐怖之中。群臣震恐,百姓震恐,“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史記·李斯列傳》)。

胡亥就是坐在一座即將爆發的火山頂上開始了他人生短暫的尋歡作樂。

誅手足,除舊臣,讓整個大秦帝國陷於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無情殘忍還自以為聰明的胡亥,渾然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已極大地危及大秦帝國的存在,他自己靠逆取劫奪的皇位也岌岌可危。而胡亥之所以能夠這樣為所欲為,根本原因在於胡亥是享受至尊萬人之上的一國之君。按照秦始皇創立的皇帝製度,一國之君就可以肆意妄為。所以,大秦帝國麵臨韻種種危機與沙丘政變關係極大。就因為這次政變,胡亥才成為皇帝。沙丘政變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發生的第一次宮廷政變,這次政變徹底改寫了大秦帝國的曆史,也徹底改寫了中國的曆史。

這裏,有一個重大的問題:為什麼會發生沙丘政變?沙丘政變和秦始皇有什麼關係?

沙丘政變其實是偶然與必然結合的產物。

沙丘政變存在著太多的必然。秦始皇遲遲不立皇後、不立太子,秦始皇給太子扶蘇的詔書變遺詔,趙高的敏感(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政治漏洞)與操控得法(利害並用,一打一拉),李斯的變節,扶蘇的愚忠愚孝,這些是發生沙丘政變的五大必然因素。但是,真正導致沙丘政變成為必然的深層原因還是秦始皇創立的皇帝製度。

打倒自己的往往是自己。皇帝製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強化皇帝製度就使得大臣們不可能也不敢懷疑皇帝的決定。特別是經過焚詩書與坑術士兩大事件之後,皇帝的專製一步步得到強化。所以,皇帝製度本身為野心家,陰謀家假皇帝之權威發動宮廷政變提供了條件。’誰敢懷疑皇帝的“遺詔”?誰敢不遵從皇帝的“遺詔”?有了皇帝的“遺詔”,阿貓阿狗都可以當皇帝!如果有人像趙高,李斯一樣在無人了解內情的情況下篡改遺詔,皇帝的遺願也一樣不可能得到忠實執行,同樣也能擁立他人當上秦國的二世。

所以,正是秦始皇自己確立的皇帝製度導致了沙丘政變。這是秦始皇極力神化、聖化自己時所沒有想到的。

偶然性是曆史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第一,秦始皇病死沙丘本身就是最大的偶然。假如秦始皇不是病死在沙丘,而是病故於鹹陽,大臣們能夠被趙高蒙蔽嗎?大臣們都了解秦始皇的遺詔,李斯還敢變節嗎?

第二,胡亥參加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是第二大偶然。胡亥為什麼一定要參加第五次巡遊?如果胡亥沒有參與巡遊,即使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敢發動沙丘政變嗎?趙高在得不到胡亥支持的條件下還敢、還能發動沙丘政變嗎?

第三,蒙毅雖然隨同巡遊卻在沙丘政變之時出差在外,未能及時阻止沙丘政變是第三大偶然因素。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貴為上卿。如果蒙毅在沙丘,秦始皇病故之時他也應該是左右秦始皇詔書的關鍵人物之一。

蒙毅深得秦始皇信任有三大原因。

一是家族勢力。蒙氏家族對秦始皇兼並六國統一中國出力極大。蒙毅的祖父蒙驁、父親蒙武、弟弟蒙恬都曾立下赫赫戰功。

二是個人能力。蒙毅憑借個人能力,深得秦始皇信任,“出則參乘,人則禦前”,成為秦始皇的左膀右臂。

三是文武兼備。不是說蒙毅本人文武兼備,而是指蒙毅在朝位居上卿,其弟蒙恬駐守邊地,統領重兵。兄弟二人,分掌大秦帝國的朝政、軍事,在大秦帝國的政壇之上絕無第二人可與蒙毅相比。

蒙毅是製約趙高的強大對手。前文已述,秦始皇在世之時,趙高曾經犯法,蒙毅奉命審案,判處趙高死刑,並將他開除公職。但秦始皇認為趙高辦事勤快,赦免了趙高,還恢複了他的官職爵位(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當高罪死,除其官籍。帝以高之敦於事也,赦之,複其官爵——《史記·蒙恬列傳》)。

趙高因私仇特別仇恨蒙毅,但又非常害怕蒙毅。秦始皇在齊地平原津病重之後,特派蒙毅去各地名山大川為自己祈福消災。但是,沒有等到蒙毅返回,秦始皇就在沙丘病故,秦始皇病故的消息又被胡亥、李斯、趙高嚴密封鎖起來,蒙毅完全不知道發生了如此重大之事。

如果蒙毅未被派去祈福,如果蒙毅在秦始皇病故之前就回到他身邊,如果被派出去執行祈禱任務的是李斯,蒙毅留守在秦始皇身邊,趙高能威逼李斯變節嗎?

第四,秦始皇的詔書應當及時發出卻沒有及時發出,令人遺憾。秦始皇一生精明強幹,特別是在剛剛繼位之時,立即除掉嫪毒、呂不韋兩大集團,何等英明果決!為什麼在他病危之時竟然會想不到身後之事?為什麼對身後之事的安排留下了一個無法彌補的巨大政治漏洞,要知道這個政治漏河足以毀掉整個大秦帝國!

經趙高策劃由胡亥實施的白色恐怖讓秦始皇的眾多子女死亡殆盡,秦始皇時代的諸多大臣重臣相繼被殺。殺了這麼多心頭隱患,趙高、胡亥肯定得意洋洋。因為,這次大屠殺本來就是他們兩個人密謀策劃發動,狼狽為奸實施,並自認為達到了他們的目的。那麼,李斯呢?這場大屠殺既然是衝著秦始皇的公子公主與大臣重臣來的,而李斯是秦始皇時期最重要的大臣,他會不會受到波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