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素質教育提供合格的小學師資
河北省昌黎師範學校校長史敏中
中等師範教育是為基礎教育服務的。“七五”和“八五”期間,我國的中等師範學校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建設方麵取得了令人顆目的成縝。全國有將近一半的中師學校實現了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內部管理實現了規範化和製度化,一批中卿成為教育戰線的示範校和“窗口”校。各地中師認真貫禦國家教委1989年頒布的《三年製中等師範學校辦學方案》試行,為培養適應小學需要的合格師資做出了顯著成績。世紀之交,中等師範教育麵臨著新的形勢。從九十年代中期至2010年,是我國經濟騰飛的關鍵時期,我國的國民經濟將有較大發展,教育的整體水平將有明顯提高。實現“兩基”和“科教興國”的戰略目標,教育要先行,師資是關鍵。中等師範學校應當如何麵對新的形勢與要求,繼續深化改革、再創輝煌業績?這個問題,已經沉甸甸地擺在了每一位中師教育工作者的麵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使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麵全麵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奠定基礎。《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到全麵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上來。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誌在最近的一篇講話中指出:麵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應該是走向素質教育。李嵐清副總理在今年紀念《義務教育法》頒布10周年的文章中指出:從總體上看,現在對實現基礎教窩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視和研究還不夠,尤其缺乏緊迫感。他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將實現素質教育的轉軌列人重要議事日程,製定辣劃和措施。教育科研機構要將向素質教育轉軌列為重大科研項目,為教育部門決策提供依據。廣大中小學校要把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列為學校中心工作,抓緊抓好。麵對基礎教育改革這樣一種形勢和中央領導同誌的要求,中師教育深化改革再創輝煌的目標就很明確了,那就是一為素質教育提供合格的小學師資。
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麵的工作:第一,要徹底轉變教育觀念。實現轉軌,轉變觀念是關鍵的一條。由於曆史和客觀上的原因,中師雖然沒有升學率的壓力,但應試教育的影響都是比較嚴重地存在著的。因此,中師必須把教育觀念的轉變放在首要位置來抓,不僅校長要轉變觀念,每一位教師要轉變觀念,還要讓每一位中師生也要轉變觀念。不僅要學理論,還要在辦學實踐中為中師生樹立素質教育的榜樣。第二,要加強中師生做人與師德教育。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教育小學生如何做人,未來的小學教師中師生必須首先解決好做人問題。當前,在中師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修養方麵存在的問題不少,尤其是在社會轉型時期,有些問題解決起來是頗有難度的,但必須下決心抓好。第主,要突出科技教育。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小學雖然不是培養科技人才的學校,但對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質和對將來科技人才的成長來說卻是十分關鍵的奠基工程。因而,必須首先提高小學教師的科技素質。因此,中師必須加強科技教育,必須突出對中師生科技意識的培養。第四、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的研究,中等師範學校是小學教師的搖籃,同時也是小學教育的研究中心。中等師範學校的教師必須加強對小學素質教育的研究,才能為小學素質教育培養合格的師資。所以,中師教師必須到小學未,了解小學,熟悉小學,研究小學;同時還要加強對中師自身素質提高。
如何培養全麵素質教育的小學
一個學校要生存、求發展,必須樹立良好校風,不斷提髙教育教學質量。質量哪裏來?我認為人的因素即教師的作用長第一位的。而教師的作用何以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於對教師的管理。管理上去了質量定會提高,質量的提高又會促進管理,二者相輔相承,相得蓋彰。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精神激勵為先導,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
所謂“激勵”理論辱於心理學範疇。它所指的是持續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勵,在某種內在需要或外部刺激下,使人始終維持在一個興奮狀態中。如果我們將其用於管理理論,說到底就是如何調動人的積極性問題。依據這一理論,我們變過去隻靠行政命令為行政命令與調動積極性相結合。主要是“八字”方針:教育、引導、尊重、關懷。
1.加強理論武裝。我們有一個雷打不動的製度就是始終堅持每周四下午兩小時的政治學習。學習前精選內容:主要是馬、列、毛原著和《鄧選》;“三法一綱要”及黨和國家的現行政策等。學習中注重方法: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的原則,每次學習都要有針對性地解決一兩個傾向性問題。學習後講求效果:強調思想認識與行為表現的高度統一。通過政治理論的強化學習,部分教師自覺抵製市場經濟條件下出現的各種錯誤思潮的衝擊和影響,擯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見異思遷思想。在全體教師隊伍中敬業、樂業、無私奉獻的思想意識不斷增強。
2.強化尊師教育。我們認為,教師的事業是神聖的,教師的文化與修養應該說處於社會較高層次。他們謙虛謹慎、尊重世人、安於奉獻,因而理應受到世人(特別是全體學生)的尊重與信任。為此,我們專門製定了“尊師十條”。每學期初都在全校學生中開展尊師教育,對尊師情況,以周為單位列表公布,並計人學生德育考核成績。這樣首先在校園內有了濃厚的尊師氛圍。生敬師,師愛生,使教育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3.體現幫師所需。我們認為教師有兩大特點:一是工作辛苦、二是生活清苦。所以學校領導必須竭盡全力幫助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解除後顧之優。特別是年輕教師,初登講台,一時感到困惑,校領導及時與他們談心,安排校級培訓,並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傳幫帶。教師中無論誰遇到婚喪嫁娶或是遇到特殊困難,學校都會從校辦企業收人中拿出部分資金相助,以解燃眉之急……
有形的舉措和無聲的行動像霏霏春雨,滋潤了教師的心田,使領導與教師之間架起了理解與信任的橋梁。產生了極其寶貴的“知遇效應”。樹旱了,有人主動去澆水;校園綠化美化,人們爭相出力;實驗室改建,教師們自願當小工」…這樣甘心情願的勞動,不僅給學校節省了上萬元的開支,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以良好的師表形象。教學工作更是生機勃勃,成績斐然。廣大教師恪守職業道德,積極投身教研教改,全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麵提髙教學質量。僅94—95學年度統計,在教師參加的縣(市)級以舉辦的論文、教案及講課比賽中,全校28名專任教師中就有18人次獲獎,其中1人次獲國家級獎勵。在學生參加的縣(市)級以上舉辦的各種知識競賽,體育藝術等比賽中,全校共有22人次獲獎,其中1人次獲國家級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