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接道:“兩三年後我們都畢業了。”
“放心,趕得上!”趙洪回答。
的確,趕得上,汪新記得,前一世的時候是04年夏天建康氣象學院通過了審批,改名為建康信息工程學院,在此之前,那些設施大多交付使用,他大四的時候還在新樓裏上過兩門課呢。
但記憶最深的還是花的錢不少,應該是數以十億計的投資,反正汪新是聽說,僅就遷了兩條高壓電路就花了6000萬——他是往壞了想,認為這些錢肯定不全是工程款,裏麵有貓膩的可能性很大……
也怪不得他這麼想,兩世為人,他所見到的聽到的凡是和單位建設有關係的,從來就沒有清白生意。
前一世汪涵所在的富山初級中學,在汪新畢業後的兩任校長都擅長靠這個撈錢。頭一任蓋起了3幢教學樓,任期還沒到家裏就能在丕州市區買房子了,40來萬的;第二任則是建了一幢綜合樓一幢教學樓,撈了多少別人倒是弄不清楚,反正少不了,就說一個事——有一年學校要把各建築的牆麵粉刷一遍,那校長就找了他親戚來幹,價格比別人貴出40%多……
還有就是富山鎮南邊的羊山鎮,那邊有所省二級重點高中,好像是在1999還是2000年批下來的,然後鎮政府就批了地蓋新學校,建築隊就是那女校長的表親搞的。
再說近的,建康氣象學校在周媛媛她們那幢宿舍樓的後麵是新圖書館(這個新是相對於那個曆史更悠久的“老”圖書館而言的,那老圖書館早改成計算機房了),從那新圖書館旁邊路上經過的時候,便總會看到樓房牆體上的大裂縫,打著“補丁”加固了牆體,卻是實在不好看,聽說就是因為一個副院長撈好處撈過分了對建築質量沒把關造成的——那副院長被開了……
要賺錢就搞工程,這是領導們最常用的手段,又能撈錢又能撈政績,這好事兒可沒多少人不樂意幹的。
所以小蜜蜂公司蓋那新樓的時候,汪新就交給了包嶽橋負責,也就對他最放心,人家手裏有小蜜蜂10%的股份,而且還拿著高薪,每年總收入數百萬,不缺那點回扣……
汪新這邊腦子裏胡思亂想著,旁邊同學們卻在和趙洪討論開了學校新校區的事情。
“學院”想改成“大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至少現在建康氣象學院的院係就不夠,掛牌的除了氣象學院之外,下屬就隻有職業技術學院和成人教育學校,這還是兩塊牌子一套機構,其它的都叫“係”——比如“大氣科學係”之類。
而且地方也不夠大,目前校區隻有300多畝。
現在征的地連老校區一起超過了1000畝,往西是把老校區擴建了些,往東隔了那條路建設的是“濱江學院”——下屬學院,三本。
前一世畢業之後,汪新偶爾也會關注下母校的情況,有一次在網上一查,好了,“下屬14個學院”,其中有大氣科學學院、應用氣象學院——這些也就是2002年的“係”,那會兒升了個檔次了……
其實汪新覺得,叫不叫“大學”都沒啥區別,建康氣象學院的名字其實就挺好,能顯出學校的特點,本身它在氣象學方麵就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早在1993年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就在這裏建立了一個“世界氣象組織區域氣象培訓中心”,培養出了不少人才——這就叫專業。
改什麼“大學”呢?一改“大學”了,那肯定是不可在校名裏帶“氣象”這字眼了,因為大學肯定是綜合性的,“氣象大學”這名字就不標準——雖然很多人會把建康氣象學院也叫“建康氣象大學”,但官麵上卻是絕對不允許有這樣的稱呼的。
聽他們聊了一陣,汪新也不插話,發現他們嘴裏也沒說出什麼讓自己覺得新奇的玩意兒,過了會汪新也覺得有點無聊,想想自己也在這兒呆了半天了,好歹活動下吧,便撒了手,仰過身子,腳在池壁一蹬,遊了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