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繼續一路南撲,由於南方天候潮濕河道縱橫,加上南宋軍民的英勇抗戰,金主帥完顏宗弼決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鎮江時,被宋將韓世忠斷掉後路,結果被逼入黃天蕩。宋軍以8000人之兵力圍困金兵10萬,雙方相持48天,最後金軍用火攻才打開缺口,得以逃脫。金軍於北撤途中,又在建康被嶽飛打敗,從此再不敢渡江。
1235年,蒙軍首次南侵,被擊退。蒙軍並不甘心失敗,於次年和第三年兩次南侵,其前部幾乎接近長江北岸。由於宋軍奮勇作戰,打敗蒙軍,再一次挫敗蒙軍度江南下的企圖。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南宋軍民又多次擊敗蒙軍,使其不得冒進。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與宋軍征戰中被流矢所傷死於軍中,其弟忽必烈聽到消息後,立即返回北方自立為汗。1271年,忽必烈建國,取國號為元。
1274年,宋度宗去世,長子趙顯即位。1275年春,元軍攻克南宋軍事重鎮安慶和池州,威逼建康,長江防線崩潰。朝野大震。不久,常州、平江相繼淪陷,臨安人心惶惶。1276年農曆二月初五,臨安城裏舉行受降儀式。在亡國之際,趙氏子孫趙昰和趙昺被大臣保護逃出臨安。趙昰在福州即位,是為宋端宗。
1276年11月,蒙軍逼近福州,11月15日,宋朝大臣陳宜中、張世傑護送趙昰和趙昺乘船南逃,從此小朝廷隻能海上行朝。1278年4月15日,年僅11歲的趙昰去世。陸秀夫與眾臣擁戴趙昺為帝。
在元軍猛攻下,雷州失守,小朝廷遷往厓山,即今天的廣東省新會。元軍在北方漢人將領張弘範率領下緊追在後,對厓山發動總攻。宋軍無力戰鬥,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800餘人集體跳海自盡。世人不恥張弘範,特於此立碑嘲之:宋張弘範滅宋於此。
至此,宋朝徹底滅亡。宋朝滅亡是“厓山之後無中國”,但是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製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
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兩宋的科技成就,不僅成為我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上的一個高峰,而且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居於領先地位。
別的且不說,就對整個人類文明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其中的3項即活字印刷、火藥、指南針,就是在兩宋時期完成或開始應用的。此外,在醫學和數學方麵也取得了輝煌成就。
宋朝文學十分發達,詩、詞、散文都有偉大成就。完成了古文運動。在“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了6家。詞達到全盛。話本在我國文學史上開辟了新的紀元。
宋朝外敵頻繁,外交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針對不同的外交對象,給予不同的館待禮遇,並使之專門化。宋朝奉行朝貢體製,然而將重心放在政治利益與經濟利益,也就是“來則不拒,去則不追”。這樣既有利於外交往來,又給朝廷帶來實惠,使外交和經濟獲得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