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裝飾圖案畫,主要用於石窟建築裝飾,裝飾花紋豐富多彩、千變萬化,主要有邊飾、頂光、背光、龕楣、人字披、平棋、藻井、蓮座、旗幟、花磚、器物、服飾等圖案。
敦煌莫高窟洞窟的窟頂繪畫了許多裝飾圖案畫,其中有動物紋、植物紋、幾何紋、雲氣紋和人物紋,變化巧妙,結構嚴謹。
這些紋樣大都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比如蓮花,在印度很早就用它來裝飾,在佛教藝術中,它象征淨土,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一切進入極樂世界的,都從蓮花自然化生,以示靈魂的純潔。
敦煌莫高窟每一個洞窟裏都有天井和“天花板”,在不同的時代裏,敦煌圖案具有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花紋。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神話題材畫,即以民族傳統神話為題材的畫。比如在西魏第249窟頂部,除中心畫蓮花藻井外,東西兩麵畫阿修羅與摩尼珠,南北兩麵畫東王公、西王母駕龍車、鳳車出行。車上重蓋高懸,車後旌旗飄揚,前有持節揚幡的方士開路,後有人首龍身的開明神獸隨行。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分布各壁。飛廉振翅而風動,雷公揮臂轉連鼓,霹電以鐵鑽砸石閃光,雨師噴霧而致雨。這些神話題材畫,體現了中原文化與域外文化的某種融合。
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除了上述大量的佛教壁畫外,還有表現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場景的壁畫,稱之為社會風俗畫。如農耕、狩獵、捕魚、拉纖、製陶、冶鐵、屠宰、炊事、駛車等,還有嫁娶、上學、練武、歌舞百戲、商旅往來、外國使者來訪等各種社會活動。
嚴格說來,敦煌莫高窟的主題是佛教,一切藝術表現形式都是因佛教信仰而產生的,所以不應該存在單純以社會生活為主題的內容,即使有也是宗教藝術的附屬和襯托。
但是,宗教畢竟是人間信仰,在表現宗教題材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反映世俗社會生活的藝術內容。這就是敦煌社會風俗畫產生的根源。
另外,還有山水畫、建築畫、器物畫、花鳥畫和動物畫等。山水畫作為一種襯托性的表現手法,山水畫在莫高窟、榆林窟等石窟中幾乎每窟必有,每壁必在。敦煌山水畫幾乎包括了從江南水鄉到北方大漠的所有奇異景致,其中也有個別專門表現山水的大型畫像。
敦煌壁畫中的動物畫多達幾十種,在各個時代的洞窟中均有所見。它們多出現在佛傳故事畫、本生故事畫、因緣故事畫中,也多集中出現於經變畫中。
在洞窟裝飾圖案或其他一些地方也常能見到各類形式的動物畫,其神態各異,活靈活現,大大增加了洞窟的現代生活氣息。
莫高窟的壁畫多數屬於水粉壁畫,製作程序是先把碎麥秸和麻刀和成的泥塗抹在壁麵上,其厚度約半寸,然後再在泥壁上塗上一層薄如蛋殼的石灰麵,打磨光滑作底。作畫時先用赭紅色打底,也有用淡墨線打底的。所用顏料大都是粉質的,不透明,層層塗繪,最後再用色或墨線描繪一層就完成了。
莫高窟壁畫前期多以土紅色為底色,再以青綠褚白等顏色敷彩,色調熱烈濃重,線條純樸渾厚,人物形象挺拔,有印度佛教特色。西魏以後,底色多為白色,色調趨於雅致,具有中原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