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隨時隨地都具備熱忱。人的熱忱是成就一切的前提,事情的成功與否,往往是由做這件事情的決心和熱忱的強弱而決定的。碰到問題,如果擁有非成功不可的決心和熱忱,困難就會迎刃而解。
(7)不墨守成規而經常出新。我相信,每一個企業都歡迎這樣的員工,因為創造力和創新能力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
(8)能作正確價值判斷。價值判斷是包括多方麵的。大而言之,有對人類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小到對公司經營理念的看法、對日常工作的看法。
(9)有自主經營能力。如果一個員工隻是照上麵交代的去做事以換取薪水,這是不行的。每一個人都必須以老板的心態去做事。如果這樣做了,在工作上一定會有種種新發現,其個人也會逐漸成長起來。
(10)能得體地支使上司。所謂支使上司,也就是提出自己對所負責工作的建議,並促使上司同意;或者對上司的指令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促使上司修正。如果一個企業裏連這樣一個支使上司做事的人都沒有,企業的發展就很成問題;如果有10個能真正支使上司的人,那麼企業就有光明的發展前途;如果有100個人能支使上司,那企業的發展會更加輝煌。
(11)有氣概擔當企業經營重任。這種氣概就是自信、毅力和責任心的體現,這種氣概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
員工要做到以上11點,才能成為公司的支柱型員工。
堅忍超越
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會碰到艱難困苦,成功或者是失敗,完全看個人如何對待它。害怕、退縮的人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隻會被困難打倒,一事無成;而堅韌、頑強的人,經過精神、肉體的磨難,肯定能看到勝利的曙光,達到成功的彼岸。支柱型員工要頑強,用堅韌去超越那難以逾越的困苦。
艱苦的生活對人是一種磨煉,是對意誌品質的考驗,也是培養自己遠大理想和浩然正氣的途徑。隻有能夠忍受住這種生活中的艱苦,也就不怕前進道路中的任何障礙了。
宋廉是明朝的大學士,主修《元史》,參加了明初許多重大文化活動,參與了明初製定典章製度的工作,頗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被人認為是明朝開國文臣之首。
宋廉年幼的時候,家境十分貧苦,但他苦學不輟。他自己在《送東陽馬生序》中講:“我小的時候非常好學,可是家裏很窮,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尋找書看,所以隻能向有豐富藏書的人家去借來看。因為沒錢買不起,借來以後,就趕快抄錄下來,每天拚命地趕時間,以便按時還給人家。”正是這樣他才得到了豐富的學識。
有一次天氣特別寒冷,冰天雪地,北風狂呼,以至於硯台裏的墨都凍成了冰。家裏窮,哪裏有火來取暖?手指凍得都無法屈伸,但仍然苦學不敢有所鬆懈,借書堅持要抄好送回去。抄完了書,天色已晚,無奈隻能冒著嚴寒,一路跑著去還書給人家,一點不敢超過約定的還書日期。因為這麼誠信,所以許多人都願意把書借給他看。他也就因此能夠博覽群書,增加見識,為他以後成材奠定了基礎。
麵對貧困、饑餓、寒冷,宋廉不以為意不以為苦,而他所追求的是成大業,努力向學。到20歲,他成年了,就更加渴慕向賢達之士學習,他常常跑到幾百裏以外的地方,去找自己同鄉中那些已有成就的前輩虛心學習。有一位同鄉位尊名旺,他那裏的名人來往的很多,名氣也很大,有不少人趕來他那裏學習。但他的言辭和語氣很傲慢,一副盛氣淩人的樣子。宋廉就站立在他旁邊,手拿著儒家經典向他請教,俯下身子,側耳細聽,唯恐落下什麼沒有聽明白。有時候這位名氣很大的同鄉,對他提出的問題不耐煩了,大聲叱責他,他則臉色更加恭敬,禮節愈加地周到,連一句話也不敢說。看到老師高興的時候,又去向他虛心請教。他還自謙地說:“我雖然很愚笨,但也學到了許多東西。”
後來他覺得這樣學習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就到學校裏拜師學習。一個人背著書箱,拖著鞋子,從家裏出來,走在深山峽穀之中,寒冬的大風,吹得他東倒西歪,數尺深的大雪,把腳下的皮膚都凍裂了,鮮血直流,他也沒有知覺。等到了學館,人幾乎凍死,四肢僵硬得不能動彈,學館中的仆人拿著熱水把他全身慢慢地擦熱,用被子蓋好,很長時間以後,他才有了知覺。
為了求學,他住在旅館之中,一天隻吃兩頓飯,什麼新鮮的菜,美味的魚肉都沒有,生活十分艱辛。和他一起學習的同學們一個個衣服華麗,戴著有紅色帽纓鑲有珠寶的帽子,腰裏佩著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側戴著香袋,光彩奪目,像神仙下凡一樣。但是他不以為那是什麼快樂,絲毫也沒有羨慕他們,而是穿著自己樸素無華的衣服,不以為低人一等,不卑不亢,照樣刻苦學習。因為學問中有許多足以讓他快樂的東西,那就是知識。他根本沒有把吃得不如人,住得不如人,穿得不如人這種表麵上的苦當回事。
正是宋廉能忍受窮苦,自得其樂,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他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生活得很快樂,但是又有幾人名留青史呢?
在默默堅忍中等待春天,在等待春天的過程中養精蓄銳,這就是生命創造奇跡的秘密!支柱型員工一定要有堅忍超越的精神,才能夠創造自己的事業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