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世界讀書日”,4月21~22日發行部攜手編輯室在出版社門口舉行寧版圖書優惠展銷。活動期間圖書直銷碼洋22153元,實洋約14400元,共計800餘冊。
首屆全國“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圖書評選於4月20日揭曉,寧夏人民出版社原創圖書一種——《老爸青春無歌》(鵝毛信文庫之一)榜上有名。
6月1日 江蘇省教育廳“農村小學圖書館采購招標”在南京開標。寧夏人民出版社圖書“非凡30視覺藝術係列”在與全國60餘家出版社的競爭中順利中標,總冊數6.06萬冊,總碼洋119.71萬元,係我社圖書首次中標。
“七一”前夕 寧夏人民出版社精心編排大型配樂詩朗誦《七月暢想》,在區直機關慶祝建黨86周年表彰先進暨“唱響和諧”文藝彙演中,榮獲綜藝類節目一等獎和優秀創作獎。這是寧夏人民出版社自成立以來首次獲此殊榮。
7月21~26日 由人民出版社發行聯合體主辦、內蒙古人民出版社承辦的“人民出版社發行聯合體首屆圖書館館配及重點圖書推介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召開。在29家出版社中,寧夏人民出版社排名第六,征訂圖書855種,冊數3480冊,碼洋101675.40元。
7月底 寧夏人民出版社中層幹部聘任暨全員“雙向選擇”工作圓滿完成。實施幹部選拔聘任和職工“雙向選擇”,是幹部人事製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此次“雙向選擇”工作有三個特點:一是社黨委高度重視,在保持大局穩定的情況下,堅持了“方案”的基本原則,參與率達到了100%,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
8月19日 寧夏第一本介紹寧夏人文地理的紀實攝影類雜誌《寧夏畫報·生活版》在寧夏黃沙古渡旅遊景區舉行首發儀式。
2008年
1月15日 成立寧夏人民出版社改革與發展領導小組,組長:社黨委書記楊宏峰,副組長:副社長郭光華、巴岱、哈若蕙;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員有楊森林、陳海洋、馬清林、蔡文貴,楊森林同誌任辦公室主任。
1月29日 寧夏人民出版社召開幹部職工大會,宣布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對楊宏峰同誌擔任寧夏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的任命,楊宏峰全麵主持寧夏人民出版社的工作。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姚愛興、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艾矛、宣傳部副部長張克洪等相關領導到會。
2月15日 寧夏人民出版社黨委(擴大)會議確定,寧夏人民出版社的改革要在“黃河出版集團”的框架內考慮,穩步推進。下設寧夏人民出版社,保留公益性事業單位性質;成立陽光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四個期刊社要盡快向獨立法人過渡,逐步完成公司化轉企改製。整合全區新華書店、大地音像出版社、寧夏博譽印刷物資公司,成立寧夏黃河數字出版傳媒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聯合成立紅經典有限責任公司。為推進多元化發展,成立黃河文化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黃河出版集團組建方案已上報自治區黨委。
3月6日 寧夏人民出版社被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授予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同時寧夏人民出版社被自治區婦聯授予全區“三八紅旗集體”稱號。在第98個“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來臨之際,我社隆重舉行“慶三八巾幗建功”聯誼會。各部門編排了豐富多彩的節目,開展了各類益智的遊藝活動。
3月17~19日 郭社長帶領總編室李亞萍,計財處馬麗萍,發行部楊海軍,辦公室蔡文貴,教育室張妤對北京的兩家公司進行了實地考察。最後選定科迪通公司軟件。並於2008年6月開始運行。
3月26日 擬籌建“黃河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我社出資255萬元占51%,馬斯特投資集團出資245萬元占49%,同時貸款1000萬元作為運營資金,保證黃河文化實業有限公司滾動發展。黃河文化實業有限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力爭全年經濟指標為實現純利潤200萬元。
4月3日 社黨委會議決定,原則同意寧夏畫報社同寧夏德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合作協議,合作體製試運行兩年,德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每年向寧夏人民出版社上交30萬元。在管理方麵,屈文焜主要負責人事、黨務管理,對畫報的政治方向和質量負總責;楊薇負責財務和經營;惠冰負責組稿、編輯和印發。
5月12日 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特大地震。13日我社給四川出版集團發出慰問信,轉達我社幹部職工對災區人民最誠摯的慰問。同時決定社領導每人捐款1000元,中層幹部每人捐款500元,其他人員每人捐款200元,共計70368元電彙四川出版集團轉給災區人民。22日下午又舉行了全社黨員交納“特殊黨費”儀式,共交納特殊黨費49316.60元。
5月 “手機閱讀網”建成運行,實現手機上網瀏覽我社圖書內容資源,為我社傳統圖書內容向現代傳媒轉移提供了數字化平台。
6月26日 寧夏人民出版社隆重召開慶祝建黨87周年表彰先進暨詩歌音樂會。大會表彰第六黨支部、第七黨支部為“五個好”黨支部,賈羽、許曉紅、賀飛雁、柳毅偉、譚立群、惠冰、馬若飛、郭穎明、何誌明、王曉鶯10名同誌為優秀共產黨員,那大慶、陳海洋、楊玉林、石曉燕、楊旭紅、楊過6名同誌為優秀黨務工作者,並給他們頒發了榮譽證書和獎品。詩歌音樂會氣氛熱烈,編排新穎,整台演出以歌頌黨、歌頌祖國、歌頌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為主線,表達了全社員工改革創業的激情和戰勝地震災害的堅定信念。
6月 申請取得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互聯網出版許可證,擁有網絡圖書、網絡文學等出版資格,成為我區首家擁有互聯網出版資質的單位。
7月23日 在寧夏首屆文化旅遊產品展示會上,寧夏人民出版社提供了近百種參展圖書。展示會期間,我社還邀請我區知名作家現場簽名售書、開辦講座等。在隨後舉行的寧夏首屆文化旅遊產品展示會評獎活動中,我社出版的圖書《魯迅文學獎·寧夏作家自選集》獲圖書類金獎,《寧夏岩畫》《寧夏民俗大觀》《寧夏五千年史話》獲圖書類銅獎。
7月 二維碼平台建設完成,我社成為國內首批引入二維碼技術宣傳銷售圖書的傳統出版社之一,使傳統紙介質圖書步人現代移動傳媒行列。
8月 《中國回族文物》由我社出版發行,內容涉及建築、瓷器、金屬器、雕刻、文獻、碑刻、繪畫書法與匾額等七大類,幾乎囊括了從唐宋發端、曆經元明清直至民國的整個回族曆史發展進程。全書收錄圖片1300多張,是我國第一部從文化史的視角,係統全麵展示全國回族地區文物遺存狀況的大型典籍,被學術界譽為“中國回族文化的一座裏程碑”。
8月 我社委派5名編輯參加新聞出版總署辭書編輯培訓班,使寧夏人民出版社具備了辭書編輯出版的資質,增加了出版功能。
9月5日 由甘肅文化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攜手合作出版的大型回族古籍《回族典藏全書》首發式在銀川舉行。《回族典藏全書》全套共計235冊,10萬餘頁,是寧夏社會科學院曆經30年,在全國各地圖書館、舊書店、清真寺、穆斯林聚居地廣搜博采辛勤勞作的結晶。時間跨度為五代至民國時期,其中宗教類210種,政史類110種,文藝類144種,科技類68種,被回族學術界、宗教界和文化界譽為“回族四庫全書”。該書的出版,填補了我國曆史上無係統整理研究回回人著述漢文典籍的空白,成為國內唯一完整的回族典籍資料。
9月11日 我社發行部參加寧夏總工會“職工書屋”示範點建設招標,中得第一標段,中標金額51.80萬元,平均折扣66%。此次競標中,寧版圖書占圖書總碼洋的36%,碼洋284450.40元(實洋187737.26元)。其中“流動書屋”10家,“固定書屋”32家。流動書屋中標品種數185種,複本量10本,占總中標金額的44%,總碼洋為54028.00元(實洋35658.48元)。固定書屋品種數253種,複本量32本,占總中標金額的35%,碼洋為230422.40元(實洋為152078.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