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回族曆史上的傑出人物(2 / 3)

7.海瑞(1514~1587年)《明史》傳:“海瑞,字汝賢,瓊山人。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初任江浙淳安知縣,抑權豪,清丈地畝,均賦徭,有政績。後升任戶部主事。他一生為官清廉,言行一致,剛直不阿。海瑞於嘉靖四十四年慨然上《治安疏》,即聞名天下的《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海瑞的奏疏將矛頭直指嘉靖本人。海瑞批評皇帝迷信道教,妄想長生,批評嘉靖自以為是,拒絕批評,弄得君道不正,臣職不明,吏貪將弱,民不聊生。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卒於任上,“贈太子太保,諡忠介”。他的靈柩啟程還鄉那天,南京城裏萬人空巷,商者罷市,農者輟耕,大眾夾道送殯,哭奠者百裏不絕。

曆史學家吳晗說,海瑞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他一柄“反腐利劍”的寒光威朝野。他尊重並恪守律法,以律法為武器,來鞏固維持官僚階層的統治秩序,為此海瑞付出了代價。他的政治生涯幾番起落,終於壯誌難酬;而他的家庭生活貧困同樣說明了為人子者盡孝之艱難,為人夫者持家之辛酸。海瑞依靠微薄的俸祿養活全家老小,不但自己布衣草鞋,全家粗茶淡飯,甚至在老母壽辰之時,隻能割二斤肉聊表孝心,甚至因為困窘造成家人身體健康無保,妻子兒女均過早離世。但是他的清廉正直流芳萬世。

8.李贄(1527~1602年)明代著名的大哲學家、中國傑出的思想家。在哲學上李贄認為世間都是實在的,宇宙以物質性的陰陽二氣為基礎,經過無數變化,生出萬物來,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在社會倫理道德上,他公開向封建倫理挑戰,批評男尊女卑思想,反對宣揚“偽道統”。在文學上提出“童心說”理論,主張創作抒發己見,反對複古模擬。反對封建社會傳統的是非標準,稱讚武則天的政治成就和卓文君、紅拂的自選情侶、善於擇配。勇敢揭露反動統治階級的官吏是“不操戈矛的強盜”“吃人的老虎”。他引用張禺山的詩句說:“昔時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則吞人畜,小不遺魚蝦。”李贄是中國思想史上的一代大家。

9.鄭和(1371~1435年)《明史》傳:鄭和,本姓馬,小字三保,明雲南人。成祖時為太監,賜姓鄭,航海至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東岸等處,開中外交通最遠的航路,宣揚威德,助馬來西亞建國,海外諸國爭來朝貢。時人稱為三保太監下西洋,是明代初年的盛事。

鄭和是中國曆史上最傑出的航海家。他在航海、外交、軍事、建築等諸多方麵都表現出卓越的智慧與才識。從永樂初年起,鄭和按照明成祖朱棣的安排轉向航海事業。在航海活動中,鄭和熟識航海圖,通曉牽星過洋航海術,熟通各式東西洋針路簿、天文地理、海洋科學、船舶駕駛與修理的知識技能。

從明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鄭和先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經東南亞、印度洋遠航亞非地區,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航海足跡遍及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這七次航行的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組織之嚴密,航海技術之先進,航程之長,不僅顯示了明朝國家的強大,也充分證明了鄭和統率千軍的才能。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也是中國人的驕傲。

為了紀念航海家鄭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中國航海節,並規定全國所有船舶鳴笛掛彩旗,以紀念1405年7月11日鄭和首次下西洋。將我國南沙群島中有一群礁命名為鄭和群礁。198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以鄭和號命名一艘訓練艦。1994年台灣海軍以鄭和號命名一艘仿美國“Perry”級所建造的成功級巡防艦。2005年美國波音公司以鄭和號命名首次環球飛行的波音飛機777-200LR。

10.馬駿(1895~1928年)黑龍江省寧安縣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活動家。早年就讀於天津南開中學。五四運動爆發後,先後在天津、北京、上海從事學生、工人運動,同周恩來、鄧穎超、郭隆真等同誌攜手戰鬥,是京、津地區有影響的青年領袖之一。1920年返回東北從事革命活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赴蘇聯學習。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任北平市臨時市委書記兼組織部長,負責重建北平市委的工作。同年12月被軍閥張作霖反動政權逮捕,次年2月15日慘遭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