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禮拜寺主要建築有禮拜殿、宣禮樓、望月樓和碑亭等。這些建築采用中國傳統的木結構形式。在布局上,集中對稱,保持了特有的民族形式。建築物細部裝飾具有濃厚的阿拉伯裝飾風格。禮拜殿是全寺的主要建築,坐西朝東,有3個勾連搭式屋頂和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築,左右襯以抱廈,古樸宏麗,給人以寬敞、莊嚴之感。在禮拜殿的正前方是宣禮樓,是一座歇山重簷方亭建築,是做禮拜前登樓向教民報告時間的,所以又叫喚醒樓。望月樓呈三角形,是伊斯蘭教寺中特有的建築。在禮拜殿前的月台兩旁,有兩個對稱方形碑亭,碑是明弘治九年(1496年)重修禮拜寺後建的。碑文原是漢阿兩種文字刻成,現已剝落,字跡不清。寺內還保存著一座鑄有阿拉伯文的2.7米高的鐵香爐,一塊明萬曆年間建造記載著明宣德正統年間重修禮拜寺經過的石碑,以及清乾隆四年(1039年)造的重900多公斤的大銅鍋等重要文物。
在牛街禮拜寺裏,還保存著一塊“聖旨”牌匾。這塊匾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頒發的“恩綸”。傳說那年,在伊斯蘭教齋月中,牛街禮拜寺夜夜燈火通明,來寺禮拜的穆斯林絡繹不絕,有人為此向皇帝密奏“回民夜聚明散,圖謀造反”。康熙皇帝微服入寺,實地踏訪,查明了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民“遵從主聖,敬慎守法,毫無造反之意”。於是,康熙頒發詔諭:“通曉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虛報回民謀反者,職司官先斬後奏。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違命,勿負朕恩,有愛道之意也。”康熙頒發此詔諭後,回民“造反”之事在其當政時期竟再未發生。
6.西安化覺巷寺
西安化覺巷寺這座大清真寺,亭台座座,閣殿幢幢,雕梁畫棟,深邃幽雅,占地12000多平方米,建築麵積約4000平方米,它是我國現有清真寺中規模較大、保存比較完整的古清真寺。據石碑記載,該寺創建於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曆代擴建。寺院分為四段進院。
第一進院:一座9米高的三開間木製牌樓聳立在院中,牌樓琉璃瓦頂,異角飛簷,精雕細刻,甚為壯觀。
第二進院落:建有高大的石牌坊一座,兩側各豎衝天雕龍碑一通,記述該寺曆次修葺情況。碑陰分別鐫刻宋代書法家米芾“道法參天地”和明代書法家董其昌“賜禮拜寺”手書,是中國書法藝術中鬥方大字的珍品。
第三進院:入口處是闊3間、進深2間的修殿,近牆處有阿拉伯文《月碑》一通,是清雍正十年三月十三日所立,記載了“封齋”和“開齋”時間的推算方式。第三進院落中心,矗立著一座三層八角攢頂閣樓,曰“省心樓”。建築玲瓏絢麗,映翠飛丹,是禮拜前召喚穆斯林的地方,經堂裏珍藏著手抄本《古蘭經》和《麥加圖》。
第四進院:院落中央高豎一座六角雙翅鳳凰亭,由相連在一起的三個亭子組成,形如一隻美麗的鳳凰展翅欲飛,瑰麗無比。在鳳凰亭的南北各有7間廂房。
南廳廊簷下,懸掛著黑底金字楹聯一副,這副楹聯記敘了《巨蟒道安羸駝轉健熟羊告毒烹鯉言機》的傳說故事。
《巨蟒道安》說的是穆罕默德傳教初期,受到異教迫害。他同弟子艾卜·伯克爾逃到荒野歇息,艾卜·伯克爾忽然發現地下有個大洞,連忙用腳把洞口堵住,不料被巨蟒咬傷了腳。巨蟒對能聽懂獸言的穆罕默德說:“我在這裏等候聖人多年,今日得見,特此請安。”
《羸駝轉健》說的是穆罕默德25歲的時候,受雇於富商駱駝隊運貨往敘利亞途中,兩隻駱駝突然臥地不起。穆罕默德以手撫之,二駝即起,行走更疾。
《熟羊告毒烹鯉言機》說的是穆罕默德40歲時夜遊九霄,異教徒燒全羊、烹鯉魚,以宴請為名陰謀毒害他。席間,熟羊、烹鯉偷偷將食中有毒的機密告知穆罕默德,幸免一場大難。
該寺在巍峨華麗的禮拜大殿的外脊中心,安有一錐狀鎏金頂,內瞻高懸明永樂三年(1405年)成祖朱棣頒賜給當時寺院阿訇、阿拉伯人賽亦迪哈馬魯丁護寺的敕諭匾。
美籍華裔博士李政道題詞留念:“清修一真,文物古寺。”
7.新疆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寺
在世界屋脊帕米爾高原腳下,中國最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西緣,有一座維吾爾族聚居的小城——喀什,這裏曾經是我國西部最早的國際市場,毗鄰俄羅斯、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扼中西交通之要衝,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在這個小城中心的艾提尕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宏偉壯觀、聞名遐邇的艾提尕爾清真寺。這座始建於公元1798年、完善於1838年的古建築,一向被認為是喀什城的象征。遠遠近近的維吾爾族穆斯林談起喀什,就像世界穆斯林談起麥加,敬仰之情,溢於言表。流傳著“不到喀什,不算到了新疆;沒看艾提尕爾清真寺,不算到了喀什”的說法。
艾提尕爾寺造型精美,高大的長方形寺門兩側,矗立著兩座十多米高的米黃色塔樓,頂端裝飾著新月形的金屬塔尖,與大門廳上的白色拱頂交相輝映,十分巍峨壯麗。這座清真寺占地1000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六七千人禮拜。禮拜大殿是半開敞式的聯柱殿,全長160米,進深16米,分內外兩殿。殿內有140根綠色雕花木柱,成網格狀排列,氣勢非凡。
8.同心清真大寺
同心清真大寺始建年代不詳,是一座把我國傳統木結構和伊斯蘭木刻磚雕裝飾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建築。在寺門的牆上,有兩塊石雕橫額,一塊字跡已被風蝕,據說是明代萬曆年間刻的;另一塊字跡尚可辨晰,上書“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可見,這座寺院至少有400年的曆史了。寺院建築分上、下兩部分,下部是寺門、照壁、浴室,上部主體建築邦克樓、禮拜大殿建築在一個高7米、前圓後方的磚砌台座上。前後幾進院落,步步深入,轉折有致,布局靈活,寺內壁牆有“月藏鬆柏”的精美磚雕。
在邦克樓下麵有3個磚砌券洞。券洞上部壁麵,是一組以磚砌花卉和阿拉伯文圖案為主的、以橫向的仿木結構的挑簷和下垂的仿木結構的荷花柱間隔組成的磚雕。在阿拉伯文圖案中間,分別是“洗心、忍耐”四個漢字。“洗心”周圍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在禮拜的地方,誠心誠意的穆斯林,猶如水中之魚,安祥歡樂。“忍耐”周圍阿拉伯文的意思是在禮拜的地方,陽奉陰違的穆斯林,恰似籠中之鳥,心慌不安。
寺院中的邦克樓,是一座清水磚砌築的方形二層尖頂建築,淩空突兀,氣勢非凡。邦克樓北邊是禮拜大殿。整個大殿的頂由一個卷棚頂和兩個9脊歇山頂前後勾連而成,大殿進深9間,麵闊5間,內部深大,可容七八百人禮拜。大殿外部,飛椽鬥拱,莊重樸素,柱間掛落,纖巧秀麗,內部樸實無華,大殿正麵有個拱形龕,是阿訇主持禮拜的地方。
同心清真大寺,也是我國最早的回族人民自治紅色政權建立地。1936年10月20日,紅軍西征期間,在這裏舉行了陝甘寧省豫海縣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大會。紅二、四方麵軍與一方麵軍會師的時候,朱德總司令、周恩來都來到這裏,還在軍民聯歡會上講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