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積極爭取世界伊斯蘭會議組織讚助,與埃及開羅、世界名校艾資哈爾大學合作,在寧夏建設中國阿拉伯語外交經貿學院,為我國開展與世界伊斯蘭國家的國際交往和經貿文化交流培養翻譯及其他各方麵的人才。
3.社會經濟意義
從寧夏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發展實際出發,要想縮小與發達省區的差距和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盡早爭取並把中國(寧夏)-世界伊斯蘭會議組織(57+1)博覽會辦成與我國廣交會,昆明、沈陽世博園齊名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博覽會,才能進一步促進寧夏的對外全麵開放,進而達到走向世界的目的。其預期的作用和意義是:
通過創辦中國(寧夏)-世界伊斯蘭會議組織(57+1)博覽會,成為大西北龍頭項目,加大引進外資,可以有效地促進我國西部大開發(特別是對甘肅、青海、新疆地區),帶動西部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盡快縮小與我國東部發展的差距,真正實現寧夏跨越式發展和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就目前來看,華南有廣交會、西南有昆明世博園、東北有沈陽世博園、華東有上海世博會,唯獨西北還沒有一個具有較強國際知名度的博覽會。
就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來看,西藏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目前還未設立較大的節慶活動,內蒙古已成為北京的後花園,其與東北三省緊密連接,並與俄羅斯和蒙古國的邊貿通道甚多;新疆在1992年就成功創辦了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對外經濟貿易洽談會,簡稱“烏洽會”,並成功的舉辦了14屆;廣西在2004年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倡議,商務部和東盟10國國家經貿主管部門共同主辦設立了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季在南寧舉辦,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合作、專題研討、文化交流於一體,目前已成功舉辦了3屆,因而廣西近幾年的經濟建設得到了迅猛發展。而寧夏作為一個深居內陸的少數民族自治區,既沒有邊貿通道,也沒有設立一個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展現自身特色和優勢的博覽會,因此,加大此方麵的工作力度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通過中國(寧夏)-世界伊斯蘭會議組織(57+1)博覽會,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國與世界伊斯蘭國家的國際外交關係,提升中國處理國際事務時的軟實力,為中國的和平崛起作出積極貢獻。
4.關於伊斯蘭會議組織
世界伊斯蘭會議組織共有57個成員國和3個觀察員國,遍及亞洲、非洲和歐洲,人口總數超過13億。伊斯蘭國家的原料出口約占世界出口總量的40%,其中石油出口約占世界出口總量的50%。伊斯蘭會議組織下設有伊斯蘭開發銀行、伊斯蘭發展基金會和伊斯蘭經貿常設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沙特阿拉伯,與我國有著長期的友好往來。
近年來,在全球金融市場圈裏中東市場自成一體。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這些核心中東市場的金融和經濟特性,與主流新興市場迥然不同。這些合稱為海灣合作委員會的市場擁有大量過剩的流動資金。由於石油價格猛漲,該地區貨幣儲備猛增,這些國家一年的經常賬戶盈餘合計超過2000億美元,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20%以上。該地區的金融財富總額達3萬億美元,成為一個讓人不可輕視的經濟集團。隨著石油收入不斷上升,這個數字每年至少增長20%。與20世紀70年代的繁榮不同,這些由石油帶來的財富沒有被浪費。為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海灣合作國家都在積極鋪設通向多元投資發展繁榮通路。
如今我國與中東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我國每年從中東地區獲得50%的進口石油和天然氣,僅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兩國就為我國供應30%以上的進口石油。海灣國家也在我國越來越多的進行投資。要是在過去,這些資金必定會流向美國和歐洲,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時代在變,2006年6個主要海灣國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阿曼和巴林——在中國的投資總計200億美元。同期內,我國和海灣國家的雙邊貿易也大幅度增長,上升到1350億美元。最近我國和海灣國家的交易有:科威特在中國廣東投資一座50億美元的煉油廠;沙特阿拉伯在海南投資建造存儲容量達3000萬噸的原油設施,與我國將加強在煉油方麵的合作,興建新的煉油廠;迪拜世界港口公司在天津投資5億美元興建集裝箱碼頭。類似的投資還出現在房地產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內。2006年中國和伊朗簽署了價值1000億美元的能源協議,承諾在今後幾十年裏從伊朗進口1000萬噸天然氣。作為回報,中國公司將擁有伊朗亞達瓦蘭油田50%的股份。
在能源問題上,中國在中東的商業利益和政治利益是一致的。去年,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在繼位後首次正式出訪選擇北京而不是華盛頓,這在5年前是不可思議的。他的行動也證明,在9·11後美國和中東的關係繼續惡化的同時,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密切。如果石油收入可以看成兩國關係的晴雨表,那麼自2002年春天以來,沙特對美國的石油出口每年都在遞減,而對中國的石油出口卻在穩步增加。因而當前是重開絲綢之路的一個最佳機遇。
5.新思路符合時代要求
剛閉幕的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指出:“當前,世界經濟較快增長、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步伐加快。我國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中部地區迅速崛起、西部省區你追我趕競相發展。寧夏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較低層次,攻堅克難、爬坡追趕的發展階段,經濟欠發達仍是我們最大的區情。激烈的競爭迫使我們跨越式發展,寶貴的機遇激勵我們跨越式發展,已有的基礎支撐我們跨越式發展,跨越式發展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和後發優勢,逐步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加強國際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發展對外貿易,引進更多的資金和技術,推動寧夏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
如何貫徹創新落實寧夏十次黨代會報告,是我們每個寧夏人的責任。(57+1)重開新絲綢之路,就是奮力開創寧夏跨越式發展新局麵路徑之一,符合要求,是落實寧夏跨越式發展具體工作的新創意。
(57+1)重開新絲綢之路,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國務院西部開發辦製定的“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要求:中國西部要積極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增強西部地區參與國際國內市場競爭的能力,以擴大開放促進西部地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1)構築參與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平台。積極參與探索邊境地區開發和對外開放的新模式。共同發展國際走廊,推進形成陸港聯運的國際通關機製,實施“走出去”戰略。(2)用好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國家安排的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外國政府貸款等各類國外優惠貸款和技術援助資金,繼續向西部地區傾斜。(3)轉變外貿增長方式。鼓勵有序承接國際現代服務業、擴大工程承包、設計谘詢、技術轉讓、金融保險、國際運輸、教育培訓、信息技術、民族文化等服務貿易出口,注重發揮民族風情、人文曆史等方麵的特色和優勢,打造西部地區民族文化服務貿易品牌,推動有特色、有優勢的民族文化產品出口。
6.國際間文化的交流是最高層次的交流
國際間文化的交流是最高層次的交流,國學大師季羨林在《東方文化史話》一書中寫到:“在世界上延續時間長,沒有中斷過,真正形成獨立體係的文化隻有四個——中國文化體係,印度文化體係,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體係和希臘、羅馬開始的西歐文化體係。”
從唐宋起,阿拉伯人從遙遠漫長的陸海絲綢香料之路來到中國。他們一手拿著珠寶香料,一手拿著《古蘭經》,在物資貿易、宗教傳播過程中使中國和阿拉伯有了社會文明的交流,逐步同化形成了回族共同體,產生了有中國特色的伊斯蘭文化。回族文化是伊斯蘭文化與漢文化交融的獨特產物,回族文化源自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又在中華文明的土壤中紮根生長。回族文化是世界伊斯蘭文化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
我國回族先民來源於中東地區,阿拉伯、波斯商人及中亞、西亞穆斯林工匠與軍士。回族作為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經曆了漫長的曆史過程。回族是年輕而又古老的民族。說她年輕,是因為回族共同體產生於元末明初,迄今不過幾百年。說她古老,是因為她融合了阿拉伯文明和華夏文明。我國回族有著堅定的信念,又能汲取、融彙所在環境的文化因素,在自存、自壯中,始終保持自豪、自重的情感,融而不化,合而不流,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一個極具個性的民族。
寧夏具有悠久的多民族曆史文化,是中華民族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寧夏是全國唯一的回族自治區,回族是寧夏最大的民族特色,籌建舉辦(57+1)博覽會,在全中國,也隻有寧夏可擔此任。
在過去的2006年,中國外交創舉世界注目,50多個非洲國家領袖齊集北京。2006中國-東盟博覽會、2006沈陽世博園的成功舉辦,給本設想極大的鼓舞,若能實現,將對促進我們國家的開放,打破美英歐日貿易保護,提升我國世界地位,發展和伊斯蘭世界的友好經貿往來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沈陽世博會使沈陽市由一座‘傻大黑粗’的老工業城市變為綠色生態城市。沈陽市的城市品位和競爭力得到全麵提升。沈陽經驗對於發展大銀川、建設大銀川,形成銀川中心城市輻射功能,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寧夏黨政領導曆來提倡小省辦大事的超前精神。多年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寧夏具備了籌辦國際性博覽會的基礎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實踐已經表明,誰改革開放的快,誰就領跑在經濟發展的前列,誰與世界經濟盡快接軌,誰就掌握了經濟發展的主動。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繼續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寧夏人應當充當開拓者、引領者、奮鬥者,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為中國堀起強盛作出應有的貢獻。寧夏走上世界,指日可待!
寧夏賦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曆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於漢渠。安史之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黨項英傑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西夏,定都興慶府。夏之國土,凡兩萬裏,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並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今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嶽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仰止毛澤東,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雲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裏長,寧夏逾千裏。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遊華章。西吉將台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遊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後人高峽築壩,臨波徜徉。最歎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蕩。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傑。前有俊彥,後有棟梁。20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塗地護家園安康。建設者,前仆後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鬱,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後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誌存高遠。寧夏有其誌,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築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誌,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舍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曆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
(本文作者:李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