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改革開放繁榮經濟(3)(2 / 3)

一是在農業方麵,緊緊圍繞積石山縣委縣政府提出的“糧油林牧勞務富群眾,工業商貿鄉企富縣鄉”的經濟發展方針,堅持財源建設與扶貧及富民富縣相結合的指導思想,結合保安族地區實際,支持了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的發展以及農業生產基本條件的改善,切實把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效益優勢和財政優勢,重點扶持了新產品開發以及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支柱產業的發展,促進了保安族農林牧副各業的全麵發展。

二是在教育方麵,大力支持了保安族中學、劉集保安族春蕾小學、劉集中學,以及保安族聚居的梅坡、甘河灘、大墩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每年及時足額撥付教師工資的同時,近五年累計撥付專項經費100多萬元,新修了部分教室,排除了危房,改善了教學設施及教師辦公條件,創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三是在衛生方麵,及時撥付工資的同時,近五年累計撥付專項經費68萬元,改善了部分醫療設備,改造了部分危房,特別是1999年積極籌措資金,在“保安三莊”之一的梅坡村新建了一個村衛生院,為保安族群眾的就近醫療提供了方便。

四是積極籌措資金80萬元,在縣文化館修建了保安族博物館,專門收集和陳列以保安族為主的文物資料,為讓世界人民認識保安族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利地促進了保安族文化事業的發展。

五是積極扶持了保安族的民營和私營企業,特別是對“保安腰刀”的生產給予了大力支持,近五年來為各類保安族的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累計發放支農周轉金近百萬元,有效促進了保安族經濟的發展。如2000年,積石山縣財政從支農周轉金中對地處大河家集鎮的益保實業有限公司和保安腰刀廠的景泰藍拐杖箭等新項目各扶持了3萬元;對大河家清真肉聯廠等新建企業通過與省、州財政協調,分別扶持了2萬元;對劉集鄉高李村的鐵合金廠扶持了約十幾萬;通過縣財政的協調,對地處梅坡村的梅坡養雞廠給予了積極扶持。

六是積極支持了保安族地區重點建設項目。如大河家電站工程累計到位資金6370萬元;投資70萬元(其中群眾自籌7萬元)為大河家集鎮道路鋪油;大峽引水灌溉工程總投資6300萬元;臨大(臨夏一大河家)公路吹肖段(吹麻灘一肖紅坪)路基改造工程下達資金175萬元,肖大(肖紅坪一大河家)路基改造和吹大段(吹麻灘一大河家)鋪油工程投資1100萬元等等。

公交郵電長足發展

一、公路交通長足發展

新中國成立前,保安族所在的積石山縣公路交通除古驛道、古絲綢之路和臨大車路、黃河水運外,根本無現代意義上的公路交通。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大力扶持保安族地區公路交通事業的發展,不斷促進民族經濟的繁榮。1954年,在舊臨大車路的基礎上,改線補修,架設橋梁隧洞,辟為“臨大公路”,卡車開始通行。同時,由國家投資,在大河家黃河渡口建造渡船一艘,擺渡過往行人及貨物。1969年臨大公路經過維修,開始運行班車。1969年一1971年,積石山縣大搞農村公路建設,保安族地區的“縣社公路”簡單修成,大小型拖拉機可以通過。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國家非常關心保安族人民的生產生活,將改善交通條件、解決群眾行路難問題放在與扶貧攻堅同等重要的位置,盡全力發展保安族地區的公路交通建設,保安族地區的公路交通由此得到顯著改善。這主要可從公路建設、橋梁建設和運輸三個方麵得到體現。

1981年,蘭州一吹麻灘和大河家一臨夏的直達班車開通。1982年,“保安三莊”循環公路(俗稱“三莊路”)竣工通車,途經保安族聚居的劉集肖家大莊、崔家、“保安三莊”到大河家,全長13.73公裏。臨夏州交通局投資10.07萬元,甘肅公路局投資0.92萬元,由民辦公助修建。1983年,在保安族聚居的劉集鄉高李村和崖頭之間的劉集河上建造了雙曲拱水泥花崗岩結構的崖頭大橋。19M年,由臨夏州工交局投資25萬元,在“三莊路”上建成大河家鄉康吊大橋,全長92.4米。臨大公路係省道S309線,全長84公裏,它是大河家地區交通與經濟建設的大動脈。從1991年開始至1997年底,先後投入資金1327萬元,完成了臨吹(臨夏一吹麻灘)段55公裏路基改造及鋪油,1999年底又投資506萬元,完成了吹肖段15.48公裏的路基改造,剩餘的肖大段13.51公裏將於2001年完成路基改造和鋪油任務。吹大段已全麵動工興建,2001年將完成29公裏的路基改造和全線鋪油。1988年,中央和省上投資450萬元修建的大河家黃河大橋竣工通車,此橋為積石山縣規模最大的橋梁,全長161.22米。此外,近年來,積石山縣交通工作以公路養護、鋪沙為重點,認真組織了春、秋兩次民工建勤公路建養大會戰,各級公路通行能力進一步得到提高,共完成保安族地區公路在內的公路鋪沙2.6萬方;整修縣、鄉公路12條,130公裏;鄉、村公路26條,365公裏;改造整修村、社道路20條,41.3公裏。共完成客運量38.4萬次,完成客運周轉量2378.2萬人公裏;貨運量133.7萬噸,貨運周轉量3715.6萬噸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