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人民早在青海同仁居住的時候,由於受當地官府首領、封建部落頭人、隆務寺宗教上層以及各村“坊頭”政治上的壓迫、經濟上的敲詐勒索,以及宗教信仰上的歧視,而同漢、藏、土族人民一起進行過英勇的抗爭。最後,保安人雖然在清政府地方勢力的武力逼迫下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但他們這種寧肯忍受顛沛流離之苦,也不願向統治者低頭的反抗精神,充分體現了保安人不屈不撓的民族性格。
保安人遷居大河家地區的時期,正是西北回民起義浪潮席卷各地、反清統治的隊伍不斷壯大的時期。當時馬占鼇等人領導下的回民起義的據點——河州,是西北回民起義的主要根據地。起義隊伍以回族為主,保安、東鄉、撒拉等各族兒女也積極參加了這次反清起義鬥爭。特別是在著名的太子寺戰役中,起義軍浴血奮戰,重創了清軍,取得了在整個西北回民起義中給清軍打擊最大的一次戰鬥勝利。在這次被人們稱為用“黑虎掏心”戰術打敗清軍的戰鬥中,保安族將士奮勇當先,置生死與不顧,顯示了保安族人民反清統治的大無畏戰鬥精神。
1900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當時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的侵略行徑,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在國家危難之際,有保安族參加的“甘軍”奉調入京護衛,屬武衛軍統領董福祥所轄。1900年6月,“甘軍”在河北廊房地區同義和團及其他部隊一起,共同抵禦由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的數千侵略軍。麵對裝備精良的侵略軍,“甘軍”毫不畏懼,發起了猛烈的進攻,經過數小時激戰,侵略軍慘敗而逃。保安族士兵在這次戰鬥中英勇頑強,表現了可貴的獻身精神。不久,“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甘軍”與清兵一起堅守防地,浴血奮戰。特別是在北京正陽門戰鬥中,更顯示了他們與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慨。在兩次抗擊外國侵略者的鬥爭中,有不少保安族士兵英勇捐軀。
抗戰期間,在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下,1943年春,在甘肅南部的洮河流域,爆發了反抗國民黨和西北軍閥反動統治的“甘南民變”。這次起義波及臨洮、康樂、臨夏、甘南等地20餘縣,先後參加起義的人數達10萬左右。深受國民黨統治集團苛捐雜稅、拉兵派款之苦的保安族人民,積極響應了這次由漢、回、藏、東鄉、撒拉等各民族聯合的武裝起義鬥爭,他們同各族起義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殊死的戰鬥。在街子坪戰鬥中,各族起義戰士緊密團結,同仇敵愾,一舉殲滅了國民黨偽十二師6個連和地方武裝的一個保安團,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取得了重大勝利。這次起義雖被國民黨重兵鎮壓下去,但卻給甘肅人民留下了深遠的政治影響,迫使國民黨政府不得不作一些讓步,減少一些苛捐雜稅,借以緩和人民的反抗鬥爭。
民國年間,保安族人民同當地地主、官僚也進行過多種形式的鬥爭。特別在水源問題上,保安族人民同當地“八大家”地主進行了不懈的抗爭。當時保安三莊的三條峽水全被地主控製,每當到了農田灌溉季節,“八大家”地主常常阻撓保安族群眾引水澆地,為此,保安族群眾多次同地主鬥爭,維護自己用水的權利。1930年,高趙李家村的保安族群眾為爭得引水灌田而聯合了本村回、撒拉族群眾,同心協力,拿起武器與地主勢力進行鬥爭,贏得了鬥爭的勝利。保安族群眾還不斷同國民黨地方政府無休止的派款派糧、強拉民佚等行徑進行各種形式的鬥爭,顯示了保安族人民不畏強暴的剛毅勇敢的性格。隨著解放戰爭的不斷勝利,保安族人民的反抗鬥爭更加熾烈,如大墩的兩個貧苦農民,因交不起國民黨軍隊所征收的“煙囪款”,被捆綁起來抓到偽保長家中。這事激起了群眾的憤怒,大家紛紛擁進偽保長家與他進行鬥爭,在群眾的壓力下,偽保長被迫將扣押的農民釋放。1949年,大墩村一貧苦農民因無力交納稅款,被迫投河自殺,激起了全村人的公憤,他們拿起斧頭、刀子、鐵銑,搗毀了聯保主任的家,並痛打了這個家夥。近百年來,保安族人民為了改變貧困和被壓迫的命運,同各族人民一道,為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軍閥的反動統治進行了多次的反抗鬥爭。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保安族地區,保安族人民喜笑顏開,熱烈歡迎人民子弟兵。從此,保安族人民的苦難日子終於到了盡頭,共產黨給保安族人民帶來了幸福,帶來了光明的前景,揭開了保安族人民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