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偽劣產品盛行的時代,奮起抗爭的也不是大男人們,而是主婦們組成的家庭主婦消費聯誼會(名稱並不統一,有的地方叫做監督協會等雜七雜八的名字)。
也是,采購買東西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女性而不是男性的權力範圍嘛。而且女性多半好較真,買東西要吃了虧,那要不討個說法怎麼能咽得下這口氣?普遍性的商品質量問題,迫使日本的主婦們紛紛組織起來,從民間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
當時日本倒是沒有出現女王海,並沒有發生通過維權進行大規模質量索賠這樣的事情,日本主婦大多數時候並不采用法律武器和偽劣廠商們交鋒 – 大家都挺忙的,整天上法庭沒有時間,也小題大做,這不是“小腳偵緝隊”的作戰風格。
這些日本太太最善於做的事情,就是“曝光”。她們通常不會說某個廠商好或者壞,但是會對讓她們不爽的產品進行測試或檢查,比如上麵那種滿是窟窿的衛生紙,然後把信息提供倒媒體去,而這種種別開生麵的檢查,也頗有新聞效應,很受媒體歡迎。日本主婦們努力地尋找著那些質量低劣的產品,並且在媒體上不斷將其曝光,給生產廠商造成巨大壓力。
或許有人回媒體曝光啊,這可是老套的做法了。然而,在日本這種老套的做法就硬是管用。要說她們的做法有何特色呢,第一,這種家庭主婦消費聯誼會或者說質量監督協會完全與官方脫鉤,是純粹的民間組織,否則怕自己不能取信於媒體 – 可見日本當時政府的信譽如何;第二,所有信息都有數據支撐,檢驗過程公開,甚至邀請廠商派人前來挑毛病。所謂某某產品就是好或者就是不好這種空話廢話她們是不會說的,所以,老百姓對她們的話很信任;第三,允許廠商自辯,比如太太們檢驗出一卷衛生紙有一百個窟窿,廠商說平時我們都隻有十個窟窿的,你們恰好拿了質量很不好的一卷。隻要你說的話有依據(哪怕是工廠的內部資料呢),家庭主婦消費聯誼會也會隨你來說,不會反駁 – 但你再振振有詞,消費者能不能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在日本罵首相乃至其祖宗十八代都可以隨便來,因為在日本政治家的使命之一是和中國足球隊相同的 – 通過挨罵宣泄社會不滿,促進國家穩定,所以你罵他就是幫他做好工作。但是,罵某個廠商一定要慎重,因為這關係到人家的生存命脈,罵錯了人家要找你拚命的。
然而,這些廠商就愣是拿日本這些“小腳偵緝隊”沒轍。日本的家庭主婦消費聯誼會大多來自中產階級家庭,這讓她們天生很不好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