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衛生紙風波(1 / 2)

為啥太太們不去買鹽去買衛生紙呢?這種奇怪的搶購意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後,有新聞記者專門去調查過這起事件的起因,才初步搞清了事情的發生經過。原來,這次搶購來源於部分主婦對一個廣告的錯誤理解。在事件發生的前一天,有一家衛生紙公司為其生產的新品種衛生紙作了一個廣告。這廣告以吸引人的音樂開始,一幫人爭相介紹某牌衛生紙的好處為高潮,結尾是某個太太匆忙跑到當時類似賽特地位的大丸商店,問道:還有衛生紙麼?店員無奈地說:沒了,恐怕得下個星期了。

實話說這廣告設計平庸,要和咱“營多營多,吃了再說”相比,那差的不是一點半點。然而,偏偏有些太太是到廣告結尾才注意到它的,於是紛紛將其誤會成了衛生紙脫銷的新聞。連大丸商店的衛生紙都脫銷了,這消息傳將開來,善於治家的日本太太們立即開始衝向周圍的商店,直奔衛生紙的櫃台。

在她們的帶動下,連知道那不過是個廣告的太太們也發了慌 -- 如果被這群沒有理智的家夥把衛生紙搶光了,我們怎麼辦啊?讓日本人恢複使用廁籌或瓦片這種主意肯定是不現實的,衛生紙可是實實在在的剛性需求。這種局勢下,要是家裏沒有個十捆八捆的衛生紙,誰能睡個安生覺阿?於是,搶購衛生紙的行動很快向全民擴散,一場空前絕後的搶購大戰開始了......

這種情況下,衛生紙已經成為了日本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緊張的日本政府隻好派出次官先生出來辟謠。當天晚上,日本政府中斷晚間新聞,由通產省次官(相當於商業部副部長)發布對全國的公開講話。如同大多數刻板的日本人一樣,這位次官先生首先引經據典地報告1974年日本全國衛生紙產量,並根據日本人口數量計算每人可分幾卷手紙,然後報告1975年衛生紙生產計劃,以及根據人口增長曲線,日本全國下一年的預計人口總數,計算1975年日本每人可以用上幾卷手紙,結論是每個日本人在1975年將獲得比前一年更多的衛生紙使用。次官最後滿懷信心地告訴日本國民:“明年大家都可以獲得足夠的衛生紙,請安心使用”。這次講話後來被稱作“衛生紙宣言”。

其實,日本的衛生紙生產當時很正常。不過,這種搶購之風在當時不算新鮮事。日本的老百姓那段時間是見著什麼搶購什麼,比當年中國人炒股還狂熱。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就會找出一個搶購的對象,包括白糖,煤油,洋蔥 -- 據說也搶過鹽 …… 甚至一度連洗滌劑都被搶劫一空,剩下空空如也的貨架讓商店的經營者不知是應該高興還是應該煩惱。

日本人為何會染上這種瘋狂的搶購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起源於石油危機。說起來,“石油危機”並不是真的沒有石油了,實際上是當時中東各產油國協同合作,共同進行針對西方國家進行石油限產和提價造成的危機。這應該算是阿拉伯人中止資源掠奪的一次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