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晉國丕鄭的兒子丕豹正在秦國,他為了替父親丕鄭複仇,不但阻撓秦國賣糧給晉國,而且請求秦穆公乘機發兵攻打晉國,可是秦穆公卻說;“晉國的君王雖然不行德政,然而晉國人民又有什麼罪呢?”因此秦國仍然把糧食運到晉國,從秦國京都雍城到晉國京都絳城之間,一路上運糧食的舟車絡繹不絕,因此人們把這次運糧稱為“泛舟之役”。
同年冬天,秦國境內發生大饑荒,秦國於是派使到晉國請求購買糧食,但是晉國卻拒絕了秦的請求。這時晉大夫慶鄭說:“辜負了別人的恩德,就是不親善行為,有幸災樂禍的心理就是不仁,舍不得用財物救濟別人是一種不祥之兆,使鄰國發生怨言就是不義的行為,這四種立國的基本道德如果都喪失,又怎麼能夠維護自己國家的生存呢?背棄了信義,得罪了鄰國,一旦我們發生了什麼災禍,又有哪個國家來幫助我們呢?如果不守信義就會發生意外災禍,如果喪失外援就會滅亡,所有這些都是出於事理的必然結果。”慶鄭又說:“背棄了人家施舍的恩德,反而報答人家幸災樂禍的心理,就連一般老百姓也不會這樣作。就連親近的人都要仇視你,何況有仇的敵人呢?”
可是晉侯始終不肯采納慶鄭的意見,因此慶鄭走出去就說:“賢君早晚有一天會後悔的。”
次年,晉侯被秦所捕。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趙王遷登位,朝政操縱在寵臣郭開手中。郭開嫉賢妒能,壓製人才,這樣就大大削弱了趙國的戰鬥力。老將廉頗曾為趙國屢立戰功,後因被樂乘取代而不服,逃到魏國。但廉頗在魏國久不被重用,很想歸趙,趙王也想起用廉頗,便派使者到魏國探視廉頗身體狀況。廉頗在趙王使者麵前“為之一飯鬥米,肉十斤,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廉頗以飯量大來表示他雖老猶壯,率兵作戰沒有問題。但是,郭開賄賂使者向趙王謊報情況說:廉頗雖能吃飯,但坐一會兒就要大便三次。趙王真的認為廉頗老而無用了,終於沒有將他召回。後來廉頗被楚國接去,客死於楚。
弓箭射天,長鞭撲地
宋國京都睢陽城牆拐角處麻雀巢裏,發現一隻剛孵出來的雛鷹,對這項異象,由巫師下卦,推斷吉凶,說:“小麻雀竟然生下了大蒼鷹,乃反弱為強,成為霸主之兆。”宋國王康王宋偃,大為興奮,揮軍出擊,把滕國滅掉,並順道攻打薛國。然後四麵揚威:向東進攻齊國,奪取五個城市。向南進攻楚國,奪取土地三百平方裏。向西擊敗魏國。一連串驚人的軍事勝利,使他提高了稱霸天下的自信。為了加速建立霸權,他用弓箭射天,長鞭撲地,表示敢向天地神祗挑戰。在皇宮中長夜飲酒,房子裏侍從人員喊“萬歲”,大廳中官員們隨口響應,宮門外的人群,也同聲高呼。於是,全城一片“萬歲”之聲。各國驚愕之餘,稱之為“桀”,形容它已變成一個暴虐的國家。齊湣王田地發動攻擊,宋國軍民潰散,京都陷落。宋偃逃奔魏國,死在溫城。
樂不思蜀
炎興元年五月,魏司馬昭派大軍分三路攻蜀。這年冬天,魏軍鄧艾的軍隊從陰平南下,偷偷越過七百裏沒有人煙的間道,進入成都平原。蜀國在魏軍突然襲擊之下,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後主劉禪率領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多人,按古代國君投降的儀式,反綁著雙手,讓人抬著棺材,到鄧艾軍前投降。劉禪被俘虜到魏都洛陽後,被封為安樂公。劉禪到司馬昭府上表示感謝。有一次,司馬昭請劉禪一起宴飲,還特意為他演出蜀國的音樂和舞蹈。這時,連隨去的左右聽了都為之默然落淚,可劉禪卻感到無比快活。事後晉王問他:“你不想念蜀國嗎?”劉禪回答:“這兒的生活很好,我幹嘛要想念蜀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