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十一)1月2日(2 / 3)

中國人總是習慣的把膚色相同會說漢語的人都叫中國人。在新加坡華人占大多數,他們都會說一口流利的漢語,隻能說他們是華裔人,他們早在兩三百年前的明清時代就來到了南洋,到如今他們早就是這裏土生土長得新加坡人。盡管見到中國來的人他們總是會說起自己也是中國某個地方的人,至於他們的祖籍地到底是個什麼樣子,他們卻從來也沒見到過。不過中國人的那股勤懇吃苦耐勞盡管到了今天依然深深地根植在他們的骨子裏。

有人說最早踏上南洋這片土地的是中國人,也有人說是英國人,這些在今天已經變成無從考證的東西早就讓那個憑著武力征服天下的年代給撕毀了。人類如果沒有了公平和正義,那麼戰爭就開始唱起了主角。

最早來到南洋的人絕不會把這裏視為人類生存的好地方。

除了陽光的暴曬,再就是這裏缺少供給人們生存的淡水,人可以沒飯吃,野果樹皮以及植物的葉子都使生命維持活下來,但是沒有淡水恐怕連一星期都活不下去。

最早來南洋這片土地的人應該跟船隻的出現有關,如果不是借助船隻,即使再有特異能力的人也不會像魚一樣遊到南洋這片土地,到了南洋也許沒有多久就離開了。

隻要不是有精神問題的人,都會把自己的生命看成是最重要的。

為了冒險敢於拿著的生命做賭注算不上什麼稀奇。早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就有中國FJ廈門的人賭上了自己生命,利用帆船借助海風開始了他們的航程,不知經曆了多少的日夜,敢於拿生命做賭注的人苦難對於他們來說早已算不得什麼,隻要是生命還活著冒險就依然在繼續,對於在大海裏漂流的人來說,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除非有一天他們發現了一片大陸,一片沒有人生存的大陸,隻有沒有人生存的大陸他們才不會被當做敵人遭到攻擊,才有機會安心的活下來。

當他們發現了南洋這片大陸的時候,也許連興奮的勁頭都沒有了,能讓生命繼續活下來已經是一個奇跡了。當他們發現最大的一個難題的時候,又徹底的失望了,在這裏幾乎找不到適合人類生存的淡水。

南洋是一個在大海上漂流的小小的島嶼,這裏最不缺少的就是水,島裏的岩石裏到處浸透著海水的味道,淡水成了稀缺的東西。收集雨水憑著人的大腦不是不會想到,但這裏也會遇到一兩個月一點雨水都沒有的時候,太陽拚著命的蒸發僅有的淡水,依靠老天固然不是長久生存的好辦法。

當他們在安祥山史比靈路發現淡水的時候,才是真正興奮了起來。擁有了水,他們也就擁有了在這裏生存下去的希望,也就擁有了南洋這片土地主宰的權力。以至於後來再有來到南洋這片土地的人們不得不依附著他們才能生存下去。

最先占有南洋這片土地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擁有永遠主宰土地的權力,要看他們是不是擁有抵禦別有企圖外來侵略的能力。南洋這片土地的歸屬權與誰最先發現的這片大陸,誰最先在這裏定居的沒有多大的關係。真正決定這片土地命運走向的要算是那些手裏擁有強大武器的人。其實這個潛在的規則在那些****的年代裏,在那個沒有公平和正義的年代裏到處都行得通。

不過,不管是誰主宰著南洋的這片土地,安祥山史比靈路的淡水才是這片土地生命的主宰。相信開始的時候人們是用木桶挑水,當人越來越多,挑水也就越發顯得吃力了。牛是中國人最早馴化的動物,正是因為秉性的老實才顯得更容易馴化。當然牛不緊不慢的性格也使它蓄存在身體裏的力氣顯得更有長勁。用牛車拉水是人們一下子就能想到的。南洋也許沒有牛,在中國的大陸船載以入絕不是什麼難事。

憑著中國人的精明一定想到了用牛車拉水來換取生存的的需要。隻有使物質變成商品進行交換的時候,人們才知道節約,才知道它的重要性。當然連水都是一種重要的物質,南洋也絕對成不了讓人們看好的地方。至於新加坡有了今天的發展和狀況都是以後的事了。

社會的進展早已把牛車拉水沉積到新加坡的曆史文化層次裏麵去了。但是牛車水這個地名卻在這裏永遠的遺留了下來。成了華人聚居的象征。

在牛車水想見到真正的牛車和牛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在馬裏安曼興都的廟院裏才知道,原來牛和牛車都躲到這裏來了,不過牛在這裏顯得格外淘氣,居然爬到牆頭上去了,一爬就是幾十年,這些塑像逼真的程度跟實物簡直沒有什麼差別。

牛已經被這裏的佛教徒們供奉成為一種具有神話靈動的聖物。僅憑牛在這片土地上的作用和貢獻,享受這樣供奉也算是功德圓滿。

佛教緣起於印度,從佛教的起源傳到中國幾乎沒有時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