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劍膽琴心說西夏(1 / 1)

——讀方春霞的《滄桑西夏》

英豐

“陋室之中,但見群書滿架;紅塵深處,偏能心如止水。”這是一句用來說讀書人的。想來,我也應該算個讀書人了,雖不能於紅塵深處“心如止水”,但陋室之中,卻是“群書滿架”。想及這些年的讀書,越讀越挑剔,遂有這樣一個概念:讀書,必是一種享受,一種心靈與軀體共同感應的享受,喜怒哀樂皆由之。但是,目前所得之書(專門購買除外)能夠讓我真正達到這種享受境界的很少。而在我的書架上,有些書自從得到,粗略一翻,便再也沒有打開過。這樣的書籍,我的書架上不少,雖然不停地清理,但年年還在增加。而且有些人的麵子還得顧,總得擺在架上。

然而,前不久,在一個朋友那裏,隨便翻閱了其案上一本《滄桑西夏》,便有些愛不釋手。借回來細細讀了一遍,又讀了其中的一些章節,便覺得有話要說了。因為我感受到了那種久違了的共鳴。

《滄桑西夏》是一部反映西夏曆史的文化隨筆集,吸引我是因為它既有文學內涵,又具曆史價值。整部作品行文大氣縱橫,既有劍拔弩張般的氣勢,又不失爽風和日般纖麗柔潤的華美,敘述張弛有度,繁簡宜適,大處落筆,洋洋灑灑,小處得意,春風化雨。字裏行間充滿靈性,文采斐然,意氣飛揚,行文間不乏睿智幽默的靈光,顯示出了成熟的駕馭文字與體裁的能力,從而使曆史傳記的特性和文化隨筆的內涵結合得相濡以沫。它無疑是一本上乘的精神食糧。

整部作品中,既有像《踏破賀蘭山缺》《王者的背影》《扭轉乾坤的大手》《懸浮在勝利上空的陰影》《荒墓殘塚上的王朝》《狼行蒙古》《觸摸一個人的靈魂》這類黃鍾大呂氣勢磅礴的豪壯,也有如《鄉關何處》《歌舞邊陲》《塔寺煙塵》《酒香彌漫》《靈魂的居所》之類精致靈動小家碧玉的柔美,在優美的文字和老成的敘述中,把西夏189年的曆史囊括其中。

我尤其喜歡其中的一些句子,而且被這些句子深深地打動了。“一個民族的誓言,是一個民族用精神構築的神聖的不可逾越的園圃,在這個園圃中,包含著生命,包含著民族精神,就如把誓言包含進法律的日耳曼人一樣。”“黨項人在歌唱著,他們是否有自己的歌謠?在夜幕降臨,世界歸於安靜的時候,與雅利安人那樣圍著一團火,訴說著他們的宏圖大誌……”“這一群草原上的雄鷹,隨著大唐的長明燈即將熄滅時,展開了搏擊天空的翅膀……”“千百年來,馬背上的民族生生滅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從一種旗幟變成另一種旗幟……”“如果渴望得到的東西超過你的承受能力,災難就會隨之而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王朝,在以史文明的中國曆史中,所有史書卻沒有為它立傳著述,那一頁空白,仿佛一團雲影打雷閃電般地橫過曆史的天空,之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這些句子,仿佛珍珠散落在字裏行間。整部作品,語言洗盡鉛華,無意於藻飾或遮蔽,以本真的文字、質樸的講述為讀者提供了綺麗豐富、靜穆典雅、高貴莊嚴、美輪美奐的審美品質。

這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經過靈魂拷問與心靈震撼的作品,作者通過殘存的史實碎片與個人理悟,對這個“鷹一樣崛起,又鷹一樣消失”的神秘王朝作出了自己獨立的追問與探尋,而正是這種質樸的追問與探尋,讓讀者聆聽到了最為文化最為平實的曆史傾訴。

從整部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西夏曆史已不是一般的熟知,而是頗有研究的功底。前不久,與文學圈子中的幾個朋友談及這部書,他們深有同感。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我才知道,這本書的作者竟然是一位女性,而且芳齡不滿三十,在西夏王陵管理處工作。這讓我非常敬佩。多數寫這類散文隨筆的人,大都是有思想的學者、有功力的作家。當前文壇,這種文體的寫作非常熱,多數人一提筆便是這樣的氣勢,然而,總體而言,雖有仁山智水聖跡文脈之情,但卻常常不是迷失在浩瀚繁雜的曆史資料中,就是由於功力、閱曆不濟而卻又強迫為文,失語而木訥、激奮而無力。結果這種作品使許多的讀者望洋興歎了。

寧夏該重視包裝西夏王朝了,一是它具有本土性,遠比我們花大力氣去宣揚一個外地皇帝輕若流雲行風地臨幸了一兩次的地方,更能提高寧夏的知名度;二是西夏王朝的神秘,幾部重要國史中沒有記載,然而,它卻實實在在地存在了189年,並與宋、金對峙,形成了鼎足之勢,王霸賀蘭,風雲一時。但遺憾的是當他人都在尋找曆史文化的支持並大肆包裝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投入更大的精力來做。比如一個蘇三,成就了山西一方旅遊。可寧夏擁有一個真實存在、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為什麼就不能引起人們的重現?

從這一點上講,《滄桑西夏》無疑具備著引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