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崔可夫(3)(3 / 3)

5月1日淩晨3時55分,德國陸軍總參謀長克萊勃斯將軍打著白旗鑽出帝國辦公廳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蘇近衛第8集團軍的前線指揮所來談判;崔可夫在此接見了他。克萊勃斯故作神秘地對崔可夫說∶“我想告訴您一件絕對機密的事,您是我通報此事的第一位外國人:希特勒已於4月30日上午自殺了。”

聽到這個令人吃驚的消息,擁有豐富外交經驗的崔可夫以一付早已知情的模樣,淡淡地回答說:“這消息我們已經知道了。”崔可夫立即到另一間房子裏,用電話將情況向朱可夫做了報告。根據蘇聯最高統帥部的指示,崔可夫立即向克萊勃斯將軍嚴正指出:“我要直接了當地問你,你們的抵抗有什麼意義呢?你們的軍隊已經在投降,你們的官兵成千上萬地作了俘虜,而此時此刻你還在提什麼停戰和談判?”

5月1日9時45分,蘇聯政府發出最後通牒:德軍必須徹底投降,否則蘇軍將在10時40分對德軍實施最後的猛烈炮擊。在未得到回應的情況下,蘇軍按時發起了最後的強攻行動。

5月2日早晨,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將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時分,柏林守軍全部投降。

1945年5月9日,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凱特爾元帥、什圖姆普弗上將、弗雷德堡海軍上將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上了各自的名字;崔可夫作為曆史見證人,參加了德國無條件投降的簽字儀式。

曠日持久的蘇德戰爭終於落下了龐大的戰幕。崔可夫以自己出色的指揮才能,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寶貴的貢獻;為此,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定授予崔可夫“蘇聯英雄”稱號,向他頒發“金星勳章”,使他成為在此次戰爭中98名兩獲此項殊榮的功臣之一。而崔可夫所統率的近衛第8集團軍也一同成為一支偉大的英雄部隊,有233人榮獲“蘇聯英雄”稱號,十餘萬人次獲得各種勳章和獎章,145個作戰單位獲得集體勳章。

1945年6月10日,駐德蘇軍部隊統編為蘇駐德占領軍集群,朱可夫元帥出任總司令,崔可夫上將任副總司令;11月,索科洛夫斯基元帥接替了朱可夫的職務,崔可夫升任第一副總司令。

在此期間,崔可夫協助總司令采取各種措施對蘇占區實施管製,為後來的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東德)的建立與發展奠定了政治及經濟的基礎。

1949年3月,崔可夫上將繼任蘇駐德占領軍集群總司令,兼任駐德軍管局總指揮官。5月,崔可夫宣布取消自上年3月起對柏林與西占區及德國東占區與西占區之間的交通及貿易封鎖。此後,崔可夫致大力於東德的籌建工作。

9月21日,德意誌聯邦共和國(西德)政府成立。11月6日,蘇聯部長會議(內閣)任命崔可夫上將出任新成立的德境管製委員會主席,將原來蘇聯軍政府的行政權力移交給東德政府。

1952年,崔可夫上將在蘇共十九大上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1953年5月底,蘇聯政府取消了德境管製委員會,崔可夫被調回國,擔任基輔軍區司令。

1955年,時年55歲的崔可夫獲晉元帥軍階。

1960年4月,崔可夫調任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同年7月,兼任蘇聯民防司令。1961年,崔可夫元帥當選為蘇共中央委員,成為蘇聯武裝力量的高層中堅人物。

1972年,72歲高齡的崔可夫元帥改任國防部總監小組組長,仍然著力研究軍事理論問題,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在自己的晚年中,崔可夫勤於筆耕,以自己豐富的人生經曆和非凡的軍事指揮生涯,撰寫了《在戰火中錘煉青春》和《在華使命》兩部回憶錄;出版了《集體英雄主義的集團軍》、《斯大林格勒∶經驗與教訓》、《戰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績》、《從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衛軍西進》、《在烏克蘭的戰鬥》、《本世紀之戰》等8部很有份量的戰史著作。

1982年3月18日,戎馬一生的崔可夫安詳地閉上了自己的眼睛,享年82歲。他在自己漫長的軍事生涯中,以其大膽的獨創精神屢建戰功,先後榮獲了9枚列寧勳章、1枚十月革命勳章、4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1枚紅星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