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崔可夫(3)(2 / 3)

鑒於形勢的變化,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暫緩對柏林的不間斷攻擊行動,命令各集團軍擴大奧得河的各個登陸場並使之連成一體,以便下一步對柏林實施大規模的進攻。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的任務是與別爾紮林將軍的突擊第5集團軍一同攻占德軍的科斯欽要塞。經過一係列的聯合攻擊行動,近衛第8集團軍和突擊第5集團軍於3月29日攻克了科斯欽要塞核心堡,使兩個集團軍的登陸場完全連成了一片,於是,圍攻德國柏林已是指日可待。

到1945年4月中旬,在德國東線戰場,蘇軍已在寬大正麵上前出到奧得河和尼斯河並占領了登陸場,攻占了維也納,從東、南兩麵包圍了柏林(距柏林僅有60公裏)。在西線戰場,盟軍合圍了魯爾德軍集團,進抵易北河,並向漢堡、萊比錫和布拉格方向發展攻勢,距柏林也隻有百餘公裏的距離。

但是,希特勒並不甘心失敗,他又糾集了大量德軍和國民突擊營精心設置了防務:在奧得河——尼斯河地區,構築了縱深達20至40公裏的三道防禦地帶;在柏林地區,又精心構築了三層防禦陣地體係;在柏林城內還設置了大量的街壘防禦陣地,甚至在臨街的房屋的窗戶上都修築了堅固的射擊孔,使整個柏林城變成了一座巨型掩體和射擊陣地。為給守軍打氣,希特勒聲稱:“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戰鬥下去,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說,要一直打到那該死的敵人中有一個精疲力竭不能再戰為止”。

為盡快攻克柏林以結束戰爭,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從1945年4月中旬對柏林德軍發起總攻。由朱可夫元帥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集團軍群承擔突擊並攻占柏林的任務。朱可夫決定由崔可夫指揮的近衛第8集團軍和第47、第3集團軍及突擊第5集團軍從科斯欽登陸場實施主要突擊行動。

4月12日,朱可夫元帥向崔可夫發布作戰命令,要求近衛第8集團軍在霍爾措夫鐵路車站和薩克森多夫村之間實施突擊行動,突破德軍的防線。

4月16日莫斯科時間5時整(柏林時間3時整),崔可夫下達了攻擊命令。蘇軍的炮彈呼嘯著傾泄到德軍的防禦陣地上,整個大地都在可怕的顫抖之中,蘇軍進攻部隊隨即發起了強大的攻勢。但泥濘的道路和縱橫交錯的溝渠以及德軍的頑強抵抗,大大減緩了蘇軍的進攻速度,使崔可夫當天攻占澤洛夫高地的計劃落了空。

針對戰場的不利情況,崔可夫當即決定利用夜色掩護來秘密轉移炮兵陣地,變更兵力部署,以便對德軍實施出其不意的突襲。此一戰術果然收到了奇效,近衛第8集團軍於4月17日就突破了德軍的第二道防線,奪取了澤洛夫高地;此後,蘇軍部隊就有了將所有戰車部隊投入攻擊行動的便利條件。

到20日晚,崔可夫的近衛第8集團軍已突破了德軍的第四道防線,前出到加爾岑、金巴姆、愛尼肯多夫一線;其友鄰進攻部隊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21日,近衛第8集團軍迅速向柏林的東南郊和南郊,從南麵收住了對柏林的合圍圈,並於次日開辟了通向柏林東郊的進攻道路。

4月23日,崔可夫近衛第8集團軍的進攻部隊開始在達米河以西的柏林城區與德軍守城部隊展開激戰;24日,近衛第8集團軍以強勁的攻勢向柏林市中心地帶發起了攻擊。此時,正視現實的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將軍心裏明白,柏林城的失陷已是幾天內無法避免的事情了。

但瘋狂的希特勒還不死心,他命令負責指揮作戰的約德爾上將將西線德軍全部撤回柏林,命令海軍總司令鄧尼茲元帥立即放棄海軍的戰鬥任務而迅速調運部隊回柏林,仍然妄想戰局出現戲劇性的轉機。但此時強大的蘇軍部隊已開始對柏林德軍發起了勢不可擋的向心突擊,希特勒的幻想逃脫不了破滅的命運。

在強擊柏林的作戰中,親臨一線的崔可夫將軍命令戰車部隊改變過去單兵作戰的戰術,以步兵、戰車、炮兵和工兵的密切協同,全力彌補戰車在巷戰中容易暴露翼側的弱點;這樣一來,近衛第8集團軍減少了戰車的損失,大大加快了在巷戰中的推進速度。

4月27日,崔可夫的部隊逼近希特勒的最後一個堡壘——集中了帝國辦公廳、國會大廈和希特勒大本營的蒂爾花園區;困守在此的德軍仍然在進行最後垂死的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