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
【原文】
蘇代自齊獻書於燕王曰:“臣之行也,固知將有口事①,故獻禦書而行曰:‘臣貴於齊,燕大夫將不信臣;臣賤,將輕臣;臣用,將多望於臣;齊有不善,將歸罪於臣;天下不攻齊,將曰善為齊謀;天下攻齊,將與齊兼鄮②臣。臣之所重處卯也③。’王謂臣曰:‘吾必不聽眾口與讒言,吾信汝也,猶剗刈者也。上可以得用於齊,次可以得信於下,苟無死,汝無不為也,以汝自信可也。’與之言曰:‘去燕之齊可也,期於成事而已。’臣受令以任齊,及五年。齊數出兵,未嚐謀燕。齊、趙之交,一合一離,燕王不與齊謀趙,則與趙謀齊。齊之信燕也,至於虛北地行其兵。今王信田伐與參、去疾之言,且攻齊,使齊犬馬④而不信燕。今王又使慶令臣曰:‘吾欲用所善。’王苟欲用之,則臣請為王事之。王欲醳⑤臣剸⑥任所善,則臣請歸醳事。臣苟得見,則盈願。”
【注釋】
①口事:指進讒言。
②鄮:拋棄。
③臣之所重處卯也:指處境有累卵之危。
④犬馬:指軍隊。
⑤醳:放棄。
⑥剸:專。
【譯文】
蘇代從齊國上書燕昭王說:“我這次來到齊國,本來就知道有人會進我的讒言,所以臨行之前給您呈上書信:‘如果我在齊國地位顯貴,燕國士大夫就再也不會信任我;如果我的地位卑賤,他們就會看不起我;如果我被重用,他們會對我有很多的怨恨;齊國如果對燕有什麼不友好的地方,他們會歸罪於我;若是諸侯不進攻齊國,他們又將說我善於為齊國出謀劃策;若是諸侯進攻齊國,他們將和齊國一起拋棄我。我的處境有累卵之危。’大王對我說:‘我一定不會聽信那些閑言讒語,我將會斬釘截鐵、毫不動搖地信任你。你到齊國最主要的是在齊國能夠得到重用,其次也能獲得大臣們的信任,即使最不理想,隻要死不了,還能幹你想幹的事,聽憑你的自信力去辦吧。’大王又和我說:‘離開燕國到了齊國就好辦了,隻期望事情能辦成功就行。’自從我受命出使齊國,至今已有五年了。其間,齊國多次發兵侵地,但都從未曾圖謀燕國。齊趙兩國的邦交,時好時壞,時分時合,燕國不是聯合齊國圖謀趙國,就是幫助趙國圖謀齊國。然而齊國依舊信任燕國,以致齊國北部邊境不設防線,用那裏的軍隊去攻打別的國家。近幾年以來大王聽信田伐、繰去疾的話,準備進攻齊國,而使齊國大為戒備而不信任燕國。如今,大王又派盛慶告訴我說:‘我要任用合我心意的人在齊國工作。’假使大王真想任用那樣的人,那麼請讓我為大王去輔助他。如果大王要拋棄我而專任所謂合意的人,那麼請讓我回國後解除職務。假如我能夠見到大王,也就心滿意足了。”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
【原文】
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①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餘城,盡郡縣之以屬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趙封以為望諸君。齊田單欺詐騎劫,卒敗②燕軍,複收七十城以複齊。燕王悔,懼趙用樂毅乘燕之弊以伐燕。
燕王乃使人讓③樂毅,且謝④之曰:“先王舉國而委將軍,將軍為燕破齊,報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動,寡人豈敢一日而忘將軍之功哉!會⑤先王棄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誤寡人。寡人之使騎劫代將軍者,為將軍久暴露於外,故召將軍且休計事。將軍過聽,以與寡人有郤⑥,遂捐燕而歸趙。將軍自為計則可矣,而亦何以報先王之所以遇將軍之意乎?”
望諸君乃使人獻書報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順左右之心,恐抵斧質之罪,以傷先王之明,而又害於足下之義,故遁逃奔趙。自負以不肖之罪,故不敢為辭說。今王使使者數之罪,臣恐侍禦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於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