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衷在位17年,隻不過是個象征性的皇帝,誰控製他,誰便可以下詔書,成為事實上的皇帝。這17年,他的皇後賈南風和他的弟兄為了權力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混戰,史稱“八王之亂”。“八王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司馬衷在這場戰亂中,完全是一個傀儡,被諸王輾轉搶奪、扶持,忽而被廢,忽而被立,受盡淩辱。戰亂結束,東海王司馬越操縱朝廷大權。他想盡快除掉惠帝,立司馬炎幼子司馬熾為帝。公元306年,司馬越派人給司馬衷送去有毒的餅,司馬衷吃了幾枚,覺得腹中絞痛,撲倒床上,等宮人叫來禦醫,他已一命嗚呼了。
聞雞起舞
祖逖(tì)和劉琨都是晉代著名的將領,兩人少年時代就是好朋友,青年時一起去司州(今河南洛陽東北)任主簿。兩人誌同道合,意氣相投,都希望為國家出力,幹出一番事業。他們白天一起在衙門裏供職,晚上合蓋一床被子睡覺。由於西晉朝廷內部爾虞我詐、爭權奪利,致使國勢衰敗,各少數民族首領乘機起兵作亂,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祖逖和劉琨對此都很為焦慮。一天半夜,祖逖被遠處傳來的雞叫聲驚醒,便把劉琨踢醒,說:“你聽到雞叫了嗎?”劉琨側耳細聽了一會兒,說:“是啊,是雞在啼叫。”祖逖一邊起身,一邊說:“這是催促我們快起床鍛煉的叫聲,還是起床吧!”他們二人起床,來到院中,麵對皎潔的月光,拔出劍來,你來我往,直練得汗流浹背,天光微露時才回去。以後在收複北方失地的過程中祖逖和劉琨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中流擊楫
東晉時期,天下大亂。祖逖看到自己的國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領土,無數同胞處於侵略者的鐵蹄之下,非常痛心。他決心要收複失地,重振國威。晉元帝司馬睿遷都建康的時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壯士,日夜操練,準備北上抗敵。他給晉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說:晉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爭權。今百姓在少數民族的蹂躪(róu lìn)之下,都有奮擊之誌、報國之心,陛下倘能任我做統帥進行北伐,則四方豪傑都會響應,由此敵兵可除,國恥可雪矣。晉元帝見奏,十分高興,立即命祖逖為奮威將軍,並撥給他大量給養,讓他在當地招兵買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實現北伐。備戰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切準備停當後,祖逖帶領部下千餘人渡江北上。他們的戰船駛離南岸,來到波濤滾滾的大江中流,將士心中像浪花一樣翻騰。祖逖神情莊重地站立船頭,用船槳敲著船舷(中流擊楫),向眾人發誓說:“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驅逐敵寇,則如這滔滔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錚錚誓言極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們緊握刀槍,紛紛表示要同仇敵愾,殺敵報國。祖逖渡江以後,遠近遺民都被他的事跡和愛國熱情所感動,紛紛加入他的軍隊,很快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軍隊。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愛護士卒,體貼部下,士卒們都願為他出生入死、舍命戰鬥。因此所向披靡,一連打了幾個勝仗,收複了不少城池。每當他們凱旋,百姓們總是自發地送來豬羊、美酒,犒賞三軍。祖逖由於治軍有方,被晉元帝封為鎮西將軍,收複了不少失地,不久,黃河以南又成為晉朝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