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6章 附錄:近世至明治時期日本的台灣認識(4)(2 / 3)

接下來,如見記載了荷蘭人和鄭成功到來後的那段曆史:不知何時紅毛人入居,改其名曰台灣,築城郭而居,以為渡海至平戶之便。然寬文元年辛醜年,國姓爺與福泉二州軍,無援兵而失利,遂攻入台灣,驅逐紅毛,奪城郭而居。……又改台灣之名為東寧,蓋不忘日本而祝故鄉之意也。國姓爺乃智謀無雙之軍將,其事委於長崎人之《明清鬥記》。較之《增補華夷通商考》,《塔伽沙穀之事件並國姓爺物語》對鄭成功的記載更為具體,文章的標題和“智謀無雙之軍將”的描述都明顯地反映了這一點。筆者認為,如見或許受到了正德5(1715)年《國性爺合戰》在大阪竹本座上演一事的影響,從而更突出了內容的通俗性。

最後,如見點出了鄭成功將台灣改名為“東寧”的原因:“蓋不忘日本而祝故鄉之意也。”如見還明確指出,近鬆門左衛門創作《國性爺合戰》時參考的通俗讀物《明清鬥記》具有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長崎夜話草》雖然與《華夷通商考》和《增補華夷通商考》一脈相承,卻受到了《國性爺合戰》的影響,內容趨於通俗。

4《紅毛雜話》和《萬國新話》

最後,筆者介紹蘭學家森島中良的森島中良,寶曆6(1756)年生,文化7(1810)年卒。其兄為桂川甫周。中良從事家業醫術,為江戶蘭學者的一員,作為江戶蘭學的第二代而對蘭學的啟蒙發揮了很大作用,又是有名的戲曲作者。因此,他的出版物涉及多方麵、多領域。(石上敏《森島中良の著作における江戸と上方—出版システムの問題を中心に》,《地域與社會》創刊號,1999年2月。)《紅毛雜話》森島中良:《紅毛雜話》(自家版,1787年)。和《萬國新話》森島中良:《萬國新話》(大阪,淺野彌兵衛,1800年)。。

《紅毛雜話》和《萬國新話》分別成書於天明7(1787)年和寬政元(1789)年,書中內容參考了其他蘭學家的見聞和森島中良家中《增補華夷通商考》、《和漢三才圖會》等書的藏本。前引,鯰澤,1948年,第90—131頁。《萬國新話》中有“人物風土記於《紅毛雜話》之《海路》篇中,故略之”的記載,這說明《紅毛雜話》和《萬國新話》之間具有明顯的互補性,所以筆者擬將二者放在一起進行考察。

關於台灣的曆史,《紅毛雜話》中有這樣的記載:“曆數一千六百六十一年、日本寬文二年、清康熙元年,其島為支那海賊襲取。此事乃國姓爺成功所為也。此後,無紅毛置官長事。”從“支那海賊”的稱謂來看,中良肯定荷蘭人對台灣的統治而否定鄭成功的統治,這與前述幾種書籍情況不同。

關於台灣的名稱,《紅毛雜話》記載說:“名曰福爾摩沙(Formosa)。華人謂之台灣,又謂之東寧。……自此以往,紅毛人領有此地,構城而居。其所名曰‘熱蘭遮城’(Zeelandia)。”不僅介紹了西洋人所稱的“Formosa”,而且提到了前麵幾種書籍中從未出現的“熱蘭遮城”(Zeelandia)。關於台灣的物產,《紅毛雜話》提供的信息最為豐富,“此地所產,鳥屬則鴉、鷺、鴻雁,獸類則豹、鹿、麕,藥種則椰子、檳榔、荔枝等。”

關於原住民,森島提供了不同的信息:俗皆頑愚,好殺人。禿發,上粘銅箔或錫箔。男女皆跣足,身著短衫,腰下蔽以幅巾。婦人用青布裹脛,多帶草花。男子凡至十五歲,編藤圍腰,小其腰骨,是故出狩追獸,速於奔馬。以生蒭染齒,穿耳穴。或刺文身。皆紅毛文字也。原來沒有文字的原住民,所使用的文字“皆紅毛文字”。由此可見,《紅毛雜話》中記載的原住民,指的是安平(台南)附近的原住民。他們很早就歸順了荷蘭,在前麵提到的“與唐人往來之野人”中也算是很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