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項目彙報(1 / 2)

大會議室外,王誌偉停住了腳步,伸手整理了下特意新換的格子襯衫和休閑西服,銀白色的會議室門隔音效果良好,聽不到裏麵的任何聲音,他知道,這場彙報會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整個研發組接下來的工作,所以雖然胸有成竹,但臨上場了難免有些緊張情緒。

在無限未來公司工作的這半年時間,對他來,簡直就是一場充滿驚奇的夢幻曆程。在他曾經設想過無數次的職業規劃中,本以為國內各大研究院所才是自己回國後的去處,從沒想到過在國內能遇上這樣的公司。

之前他在美國的常青藤大學攻讀航類專業,跟著美國一位非常著名的航動力學教授進行碩博連讀,成績優秀。可是越讀到後麵,越感覺到赤裸裸的歧視,和專業領域相關的絕大多數公司都不招收非美國籍的員工,即使是實習,也不給任何機會。

更讓他難受的是,導師新接手的研發項目,同時也是他的專業方向,竟然也不讓他加入。導師這樣和他解釋,“我感到非常遺憾,王,你是一名非常優秀的學生,可是這個項目有保密要求,不接收國際學生。”

科學沒有國界,可是科學家卻有國籍。王誌偉深刻地了解到了這句話的含義。就在他情緒最低落的時候,來自無限未來公司的工作人員出現在他麵前,邀請他加入公司。優厚的待遇並不是他最看中的,關鍵是對方拿出來的一疊技術資料,給了他一個大驚喜,在關鍵地方戛然而止的資料也吊起了他的胃口。經過反複思考,王誌偉放棄了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之前的歧視對待讓他感覺沒有繼續讀的必要,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加入無限未來公司。

之後的一切充滿了不真實感。他和另外二十多名青年學者,都是中國國籍——這是公司通過千人計劃在世界名校招攬中國人才的成果,共同入駐了公司位於義東的新總部,實驗條件出乎所有人的預計——公司招聘時保證過有的設備都有,沒提到的設備同樣也有,許多設備即使在美國最先進的實驗室裏也是核心重點設備。

公司為了招聘到合適的人才也是不遺餘力,當初招聘時因為總部還沒完全竣工,所保證的試驗裝置無法實地參觀,於是在陳文浩的首肯下,根據每個人的專業方向,將相應的試驗裝置寫在合同裏,並保證如期到位,否則應聘者可以立即終止合同,並無償獲得先期支付的幾十萬安家費和位於江海市的一套公寓。為此,陳文浩單獨列支了五十億元,用於研發設備的訂購。

憑借這一點,打動了不少青年學者,對於剛開展學術生涯的青年學者來,個人待遇並不是第一位的,一流的科研環境才是。

更大的砝碼則是在這些青年學者簽訂了入職合同以及一大堆嚴格的保密協議後,公司根據每個人的不同專業,向他們所提供的技術資料。這部分資料自然來自外星黑科技,陳文浩經過篩選整理後的成果,既符合公司的發展戰略方向,也為青年學者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看見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隨後,這些青年學者依據所擅長的專業,被劃分為不同類的大項目組。王誌偉所在的項目組,研發方向就是電推動力技術,連他在內這個項目組共有5人。項目組的運行模式類似於中型科學實驗室或是大型實驗室裏的課題組,不同之處則在於,以傳統實驗室的標準,掌控實驗室的科學家負責研究項目的大方向,以及研發資金的申請和分配,是靈魂人物。而在這,研發的大方向和階段目標由公司指定,資金更是充裕,合理的要求也能很快得到滿足。更關鍵的是,在指定的研究方向上,公司總能提供必要的科技資料,王誌偉有的時候甚至覺得,他們的主要工作更像是學習掌握公司提供的理論後,再進行進一步的驗證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