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浮沉(五)(2 / 3)

這周日上午進行高中數學聯賽的初賽,趙嵐以隨便玩玩的豪放態度到學校參加考試,兩道大題不會做,他便提前半小時交卷,別人都以為他做完了而且自信到不用檢查了,紛紛露出萬分敬仰的表情。回教室後,韓建業跟他說:“好難啊。”

“那當然。我無所謂。”趙嵐掏出語文作業,準備幹活。

韓建業歎了口氣:“今年我們高中沒有學生進入數學國家隊,但是有兩個學生進了物理國家隊,他們好強啊。”

學校已經貼過大喜報,趙嵐從韓建業的眼神裏瞧出滿滿的羨慕,他說:“其實啊,達到了那樣的高度,也需要承受相當程度的痛苦。聽說國家集訓隊集訓的時候,一個月有30場考試。”

韓建業笑道:“30場?那不是每天一場?把人都烤(考)糊了啊。”

趙嵐說:“所以,國家代表隊的成員曆經千挑萬選,都是王牌裏的王牌。”

韓建業好奇地問:“他們有多大把握在國際奧賽裏拿到金牌?”

趙嵐笑道:“至少有九成把握吧。金牌數量一般不低於各國參賽總人數的百分之五,我國在各學科奧賽都很強勢,何況整個國家數百萬學生裏隻挑出五六個人組成國家隊,那得到金牌比較正常,拿到銀牌是發揮失常。好啦,不說了,我寫作業啦。”

周末在教室裏寫作業的效率著實高於在家裏,那可謂橫掃千軍,一往無前。

周一下午的班會,幾位同學先後走上講台分享學習經驗,秦歌、褚光良、鄭武準備充分,隨身帶著發言稿,不過他們講話都缺乏激情——趙嵐一直認為演講就應當激動人心,乃至驚天動地。

褚光良說:“我覺得數學學習不能隻停留在聽課和完成作業,需要自己大量練習,如果基礎沒打好,就多做基礎題;如果對基本概念很熟,但是解題水平依然不高,就多做中檔題和難題。我們的《學案》就是很好的練習素材。學習是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能驕傲也不能灰心,像我這次數學考得不錯,但我不能自滿,需要保持。我的英語隻有105分,也不能過於沮喪……”

趙嵐也不知道應事先寫篇稿子,現在隻能硬著頭皮上台,即興發揮,談笑風生。他說:“我就談談心態的調節吧。”

大家發出一陣奇怪的聲音,長長的一聲“嗯——”,似乎是認為這個話題不應該由他來說。

趙嵐講道:“學習是很艱苦的事情,難免遇到挫折,剛剛褚光良說不要太沮喪,其實沮喪是無法抗拒的,你心裏不由自主地就會被消極情緒籠罩。這時候可以跟同學、老師聊聊,把心裏話都說出來,也許別人說的一兩句話就能給自己很大的鼓舞。當然,有些同學不好意思找老師聊天,那就跟同學和家長聊吧。我也很少主動找老師說心裏話,像馮老師,他跟我說話的時候會給我帶來一種強大的壓迫感,讓我幾乎沒有交談的欲望。”

大家笑了一聲。馮總就站在趙嵐旁邊,他也笑了。

“最重要的是自己主動地調節心態。努力變得從容一些,很多事情不必斤斤計較,分數高低應該看淡一點。另外,你麵對自己的短板,針對性地多付出些努力,多做一點突擊,那就會有很大收獲。比如考前看看平時的錯題,或者針對自己薄弱的板塊多做一些習題,效果特別好……”

趙嵐發覺他跑題了,從心態調節講到學習方法了,這是即興演講最易出現的毛病,他不想跑得太遠,立馬刹車,深深鞠躬,而後下台。

大家鼓掌。馮總說:“小趙說得對,有時候你多付出一點努力,再加那麼一把火,真的就會有很大進步。不過我要強調一點:學習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之前,班上有個同學到我辦公室來,他問我:老師,你說我努不努力?我說:你很努力啊。他就問:那為什麼我還是沒有進步?

“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你一來就問‘我努不努力’,這說明你的心態沒調整好。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他的小孩也在念高中,數學總是隻有90多分,他問我怎麼突擊一下,能把數學弄到120分。我聽到這話就有點傷心,他還是個當官的,居然抱著這麼功利的想法。你要搞個工程,別人說80天能完成,你說多交點錢能縮短到60天完成嗎?不可能啊!如果真縮短了,質量還能保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