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失落(二)(2 / 3)

趙嵐心裏很亂,望著作業發呆。平時他對很多事情都可以表現得滿不在乎,然而他心裏終究有脆弱的地方,感覺好疼。

7點半,鄭思雅敲了敲趙嵐的桌子:“哎,數學作業給我!”

平時,趙嵐會在5秒鍾內找出《紅對勾》交給她。這時,他不動聲色。

她又輕輕說了一聲:“哎,數學作業!”

趙嵐隻管寫作業,也不回話。

“哎!怎麼不理我了?”

鄭思雅回過頭去,也不說話了。他們就此開始冷戰。

晚上熄燈後,孫泊澤一直在跟鄭思雅打電話。趙嵐上了床,孫泊澤問他:“趙嵐,鄭思雅問你為什麼不理她了?”

趙嵐不答話。孫哥在電話裏說:“肯定是因為《秦時明月》第四部還沒出來,他太鬱悶了,所以不想跟別人講話。”

孫哥聊了一會兒,又對趙嵐說:“她提醒你明天換件衣服。”

他聊得沒完沒了,語氣也始終那麼溫順,真有些娘娘腔,讓另外幾人都感覺非常別扭。

周六,趙嵐換了件冬裝。周波跟衛東說:“我今天好像沒聞到什麼特別的氣味。”

衛東說:“肯定是因為他今天換了件外套,把裏麵的氣味都遮蔽了。”

今天趙嵐很沉默,周日晚上也是。鄭思雅沒再找他要數學作業,兩人似乎已把記憶都清掃一空,成了陌生人,再無糾葛。

星期一,語文課上,沈老師開始講《詩經》中的《氓》。早讀時大家已熱熱鬧鬧地讀過許多遍,沈老師說:“這首詩你們都讀過了,它講的是什麼故事啊?”

有同學笑道:“悲傷的愛情故事。”

她說:“癡情女子負心郎的故事,是吧?有的同學在解讀詩歌的時候會慷慨激昂地說:這首詩充分表達了對封建家長製的反抗。注意,這句話可以在學《孔雀東南飛》的時候說,但是不能用在《氓》這首詩上。為什麼?你們想想這是發生在什麼時代的事情啊?”

大家想了想,說:“奴隸社會。”

“對啊,這是在奴隸製社會,那個時候還沒有封建製度呢,哪裏來的封建家長!一般民眾都可以自由戀愛,隻要媒婆幫忙牽牽線就行。”

“哇——自由戀愛?”大家驚歎一聲。不過我國古時婚配一直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便是自由戀愛,那也須有媒人撮合兩家,要名正言順。

沈老師說:“是啊,你們看詩歌第一節,是兩人情投意合,男主人公這才會去商量婚事,結果女主人公還埋怨他沒有找個好媒婆。”

可是自由戀愛也無法避免悲劇,那男的最後變心了,亦已焉哉!

講到那句“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時,沈老師說:“這一句可以認為是用了互文的手法,‘岸’和‘泮’是一個意思。這句話就是說,再寬廣的河流和濕地都會有邊岸啊,言外之意是你對我的羞辱和背叛沒有底線,而我的忍耐是有底線的!哎,大家知道互文吧?”

初中語文老師講過互文,其實就是把一句話拆成幾句來說,顯得有氣勢。

“秦時明月漢時關——你們可不要以為這句話是說秦朝的月亮和漢朝的邊關啊!要以互文的方式來理解,‘秦時’和‘漢時’是在一起的,‘明月’和‘關’是在一起的,這句話就是指秦漢時期的邊塞之夜,明月照亮了邊關。”

衛東望著趙嵐嘀咕道:“秦時明月!”

鄭思雅回過頭來問衛東:“什麼是‘秦時明月’啊?”

衛東說:“就是一部動畫片,我們都不看的,就他喜歡看。”

鄭思雅問:“是少兒頻道播的嗎?”

這嘲諷得太厲害了,趙嵐無話可說。

今天的藝術課上,音樂老師拿出半節課讓大家練歌。她對負責鋼琴伴奏的張荷源說:“你注意一下,在大家開始唱以後,你的節奏盡量順著他們唱的節奏,如果他們唱的變快了,你也稍微加快一些。”

張荷源點了點頭。她穿著粉色的上衣和雪白的裙子,潔淨素雅,端莊地坐在鋼琴前,宛若仙女。大家把《明天會更好》唱了兩遍,不時有人埋怨音太高了,唱不上去。

老師提醒道:“注意這一句,‘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其中‘驕傲’這兩個字要突出一些,要唱得有氣勢。”

她示範了一遍,把那個“驕”字拖得有點長,像唱京劇似的。

大家又唱了一遍,唱完後,有三個同學一齊叫著:“太高了!”

老師喊道:“什麼太高了!這些年有很多班選了這首歌,從來沒有人說唱不上去的!我看那些發牢騷的人,就是不用心唱的人。”